2022年9月16日,自然出版集团旗下期刊npj Regenerative Medicine(IF=14.404)在线发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生殖健康研究所相文佩教授团队研究成果: “Multi-biofunctional graphene oxide-enhanced poly-L-lacticacid composite nanofiber scaffolds for ovarian function recovery of transplanted-tissue”。该研究针对女性生育力保护领域难点-卵巢组织移植移植后卵泡大量丢失、组织存活困难的关键问题,创新性和材料工程学结合,建立了卵巢组织移植新方法。这表明了生殖医学和材料学结合在生殖医学领域应用的巨大潜力,为保护女性生育能力提供了新的策略,并为未来的临床和转化研究提供了指导作用。

在这项研究中,课题组首先创新性地构建了聚乳酸/氧化石墨烯(PLLA/GO)复合纳米纤维支架,其亲水性表面和多孔网络的特殊结构对细胞浸润和植入后的浸润高度有利,适合广泛的组织工程应用;并进一步确定了培养颗粒细胞的PLLA/GO复合纳米纤维支架中氧化石墨烯浓度的最佳条件,为卵巢组织的联合移植的材料使用提供基础;接着,应用卵巢早衰(POF)小鼠模型探究1.0wt% PLLA/GO复合纳米纤维支架包裹正常卵巢组织联合移植的作用效果,多指标实验结果联合表明与材料共移植可促进移植卵巢组织新生血管的生成,促进移植卵巢与POF小鼠受损卵巢的融合生长,有效恢复了POF小鼠的卵巢功能;最后,根据所观察到的PLLA/GO纳米纤维支架对血管生成的有利作用,课题组进一步研究了PLLA/GO纳米纤维支架促进血管生成的具体分子途径,由表及里,细致探索,最终揭示PLLA/GO复合纳米纤维通过调控体内一氧化氮(NO)微量产生从而促进血管生成、提高卵巢组织移植后存活。此项研究的发现不仅为女性生育力保护提供了新策略,也为器官移植提供了新思路。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生殖健康研究所为本论文的第一完成单位。相文佩教授为通讯作者。相文佩教授长期从事生殖医学的科研与教学工作,致力于卵巢衰老与干细胞转化研究,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论著50余篇,相关成果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 、Aging-US、Antioxid Redox Signal、Human Reproduction等杂志上。系列原创成果,为维护育龄期女性生殖健康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全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36-022-002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