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办副主任陈攻同志作为一名老党员,积极响应学校号召,自觉投身到任务繁重的物资保障与捐赠组工作之中,恪尽职守、同心战“疫”,以实际行动诠释责任担当。

1.作为捐赠组副组长和外联负责人,成绩显著。陈攻从1月30日到4月2日在医学院防疫工作捐赠组连续工作63天,作为医学院捐赠组副组长和唯一外联受捐负责人,共联络、协调、组织、落实各方捐赠物质165笔,其中医用物资140笔,其他物资25笔,重达300吨,估值亿元左右。
2.确保医用物资精准地第一时间送达抗疫一线。建立起与十一所附属医院的联系机制,深入了解各附属医院物资缺口,做好对接工作,不惧危险20余次深入多家医院运送各类防疫物资,确保急需物资的及时到达,为打赢防疫阻击战提供了强大的物资保障。
3.本着对捐赠者负责的原则,及时公示并更新捐赠信息。及时汇总捐赠信息并审核完成捐赠表格,先后分三期在医学院网站上公示捐赠物资到达时间、快递及运输单号、捐赠单位(个人)、物资规格、型号、数量以及领用出库等全部信息,对每一笔捐赠物资负责,向每一位捐赠者告知物资到达及去向。
4.做好宣传工作,积极传播正能量。起草《医学院广大医护工作者的慰问信》和《给医学院捐赠者的感谢信》;挖掘捐赠中的各类感染故事,撰写《捐赠组经历的感人故事》等新闻稿7篇,被大学网站刊登5篇;其中我校驻村干部肖天组织四川简阳村民赶制腊肉香肠驰援学校、重庆奉节果农捐献5万斤脐橙等故事都上了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
5.工作勤恳、绝不懒政庸政。由于各界捐赠踊跃,每天处理大量捐赠信息,加微信好友115人,组建或加入微信群31个;办理接受意向函、捐赠接受证明上百份。早期几乎24小时在接听电话,对海量的捐赠信息进行甄别,认真接待每一位捐献者,认真接听每一个电话,认真处理每一笔捐赠,亲自撰写给捐赠者的个性化感谢信37封。
陈攻同志说:“2008年汶川地震时,我只能在电视机前默默流泪,这次能投身抗‘疫’一线,特别充实。每次外出接受捐赠物资或去医院运送物资,肯定也担心自己会被感染,但想到这也是抗‘疫’的战场,作为一名老党员,作为一名曾当过‘文装军人’的外交官,不畏生死、不计报酬是我心里的唯一念想。”
为了给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的医护人员提供有力的支援,物资保障与捐赠组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作为捐赠者副组长,陈攻同志带着全组上下精诚团结、通力合作、优化程序、科学调配,真正把救命钱、救命物资拨快、用准、管好,把社会爱心转化为坚强信心,把八方支援凝聚成共抗疫情的磅礴力量,没有辜负爱心人士的信任与支持,为我校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