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新冠肺炎 医学院在行动】​护理人在抗疫一线的坚守与担当

时间: 2020-03-07信息来源:护理学院 点击: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关于表彰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授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重症救治医疗队等113个集体“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授予丁新民等472位同志“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追授徐辉等34位同志“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其中,护理学院临床教师汪晖、王培红、何细飞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汪晖:“最危险的,我们上”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确诊,必须通过咽拭子标本。但一个张嘴的动作,将产生大量携带病毒的气溶胶,这是采集护士们必须面对的风险。随着几十万份试剂送达武汉,就意味这几十万个这样的标本,需要护士去采集,它是最危险的,风险最大的一个操作。
    “最危险的,我们上。”作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4000多名护士的领头人,一名有着25年党龄、38年护理经验的中共党员,同济医院护理部主任汪晖将生死置之度外,义无反顾地冲上了第一线。


 


王培红:“办法总比困难多,科学护理是战役的保障”

雷暴与风雪相继到来,从2月14日的夜里,一直下到第二天晚上。方舱里配备了电热毯,俗称“小太阳”的取暖器同时打开,暖和得给人一种恍若初夏的感觉。一直有传闻称,新冠病毒怕热,天气转暖的时候,这场灾难也会结束。
    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妇产科总护士长、江汉方舱医院护士长王培红并未注意到这场风雪。她在舱内待了一整天,傍晚出舱后,匆匆扒了两口饭,便回酒店整理当天的情况记录。护理工作压力大,经常是12个小时不吃不喝,也不上厕所,已经有护士晕倒过。舱里的患者数量维持在1500人左右,持续饱和。

王培红代表附属协和医院对江汉方舱医院的一应事务进行统筹协调。对她来说,在方舱工作是“把一个临时应急的场所慢慢打造成完整医院的感觉”。头三天,她每天在舱内待12个小时以上,过程中不吃不喝,挑战着生理极限。“到第四天,我刚进去两小时就不行了,全身冒冷汗,快要倒了。我立马扶着墙出去,休息半个小时才缓过气来。”

何细飞:人文方舱,暖心治疗

2月17日,武汉光谷科技会展中心作为第二批改造投放使用的方舱医院正式启动使用,附属同济医院14名护理骨干参与其中。用全程参与武汉火神山医院护理建设的汪晖主任的话来说“这次增派光谷方舱医院的都是精兵强将”,其中,内科总护士长何细飞任方舱医院护理部主任,。

武汉的二月,依然寒风凛冽,体现在何细飞身上是多处被冻伤的双手。对于她来说,工作到凌晨一两点,是常态中的常态,但即便如此,她仍带领团队在每天工作结束后,汇总当天工作、查漏补缺,只为了更好关注患者体验,保障患者安全;她每日进舱,详细掌控舱内护理质量及护理安全,针对舱内每一位患者的需求,都带领团队认真记录,第一时间想办法满足。

但光谷方舱医院的二月,却是倍感温暖。在这里,她带领团队,设立了方舱暖心广播站,定时播放各种音乐和文学作品;通过广播为过生日的患者或工作人员同唱《生日快乐》歌,并送上一份采购不易的蛋糕和巧克力;舱内随处可见满满正能量的标识标语……很多患者说“我们想到的他们都做到了”。


 

护理学院临床教师汪晖、王培红、何细飞等大批护理人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以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最高使命,义无反顾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争分夺秒抢救患者,与病魔进行殊死较量,展开了一场气壮山河的生命大救援。

她们只是坚守在抗疫一线华中大护理人的缩影,还有无数华中大护理人依然奋战在抗疫的最前线,用心血与时间谱写着生命的华章。武汉战“疫”,华中大护理人在一线,她们将和全国人民一起赢得全胜!(文/张可可 李羽丰)

近期通知公告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航空路13号      邮政编码:430030      联系电话:027-83692814      网上信访邮箱:tjmcyz@mails.tjmu.edu.cn      投稿邮箱:tjmcyb@mails.tjm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