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篇布局 再创辉煌
——2017年新年献词
同济医学院党委书记、院长 陈建国
律回春渐、新元肇始。伴随新年的第一缕暖阳,新的一年起航了。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我谨代表同济医学院党委和行政向全院师生员工、离退休老同志、海内外校友恭贺新春,向关心支持医学院发展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致以崇高敬意!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伫立岁首回头望,2016年,同济人意气风发、前行的步履铿锵豪迈。在学校党委、行政的坚强领导下,我们践行“两学一做”要求,围绕学校“双一流”总体建设目标,主动谋篇布局,推进医学院“3+1行动计划”(即以“一流文化、一流人才、一流学科”为重点,建设“一流医学院”),共同书写了医学院“十三五”开局的精彩篇章。
——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教学工作再创佳绩。成功获批“湖北省荆楚卓越医生协同育人计划”和学校“教学登峰计划”,高质量举办了第七届全国高等医药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总决赛,受到教育部和医学教育届同仁的高度评价。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显著增强,斩获“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 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排名全国第一;荣获“第一届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大学生创新创业暨实验教学改革大赛”一等奖2项和全国第二届病案技能大赛一等奖。2016年毕业本科生673名,硕士研究生739 名,博士研究生 532名,我院毕业生质量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高度好评,“学医在同济”这一品牌效应进一步扩大。
——学科建设不断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积极推进基础与临床学科交叉计划,组织实施“重大疾病交叉创新团队培育计划”和“研究型临床医师资助计划”,全面加强临床医学研究和临床科研领军人才的培养工作。2016年新增ESI前1%学科2个,进入ESI前1%学科总数达到9个。
——转化医学大楼开工建设,科研工作亮点频仍。广大师生期盼已久的转化医学大楼正式开工建设,被列入武汉市重点建设工程,预计明年竣工并投入使用。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2项、经费1.37亿余元;获批国家首批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0项、经费1.33亿元。首次中标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实现了医学院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零的突破。全年发表SCI论文2053篇,高影响因子论文呈现爆发式增加。
——国际交流更加活跃,医科国际影响力不断推升。医学院与德国海德堡大学、杜伊斯堡-埃森大学、马尔堡大学,法国波尔多大学及奥地利维也纳医科大学,日本金都大学、金泽医科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医学院的合作与交流更加深化。全年有50余名来自世界著名大学的重要来宾来院访问,新签和续签校际和院系间交流协议2个。招收留学生和港澳台生846人,选送99名学生赴校际合作学校交流学习,来华留学和选派学生出国交流学习双向推进。
——成功实施附属医院扩增计划,医疗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按省校、市校共建共管模式,整合优质医疗教学资源,将一批有实力的专科医院和有特色的综合医院扩增为直属附属医院,组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湖北肿瘤医院、附属武汉中西医结合医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附属武汉普爱医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附属武汉精神卫生中心。附属协和医院喜迎建院150周年,荣获 “中国最佳医院管理团队奖”。同济医院第三次创业捷报频传,中法新城院区竣工启用、光谷院区营运良好,“一体两翼”齐飞的战略格局正式形成。附属协和、同济医院综合实力稳居全国医院前列,美誉度持续提升。
——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师生办事更加快捷方便。医学院积极强化与大学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了医科职能部门负责人例会制度,交流工作、畅通信息、提高管理水平。进一步美化校园环境,建设美丽校园。大学生活动中心正式启用;刷黑了同沁园至中百超市路段、二号门的道路;改造了天然气主干支网;完成了供电增容和部分供电设备更新,以及2016年中央财政修购专项经费公共卫生学院维修改造工程、同济校区学生宿舍维修工程一期等系统工程,努力创造更舒适、更优美的教书育人环境,医学院统筹、管理、协调医学教育的作用进一步凸显。
2016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同济人共同谱写的峥嵘之歌,也是对同济精神最好的注释。2017年,同济医学院将迎来建院110周年华诞,这是每个同济人铭记的喜庆日子。传承、奋进、跨越,是历史赋予每一位同济人的崇高使命。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进一步把握机遇,不断培育发展新优势,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更加奋发有为,真抓实干,在华中科技大学党委、行政的领导下,行稳致远,再创新业绩,为110周年院庆献上一份厚礼,续写同济历史长卷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