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静萍副书记带队参加李庄文化抗战交流活动

时间: 2015-11-03信息来源:综合办公室 点击:


9月21—25日,“同根同源两岸情.文化抗战李庄行”交流活动在中国白酒之都、万里长江第一城的四川省宜宾市隆重举行,来自海峡两岸100多位嘉宾聚集一堂重温李庄抗战文化,传承伟大的抗战精神,共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医学院党委副书记邓静萍带队参加了交流活动。

活动的开幕式于9月22日在宜宾市李庄镇同济广场举行,国台办,四川省政协、台办相关领导,台湾各界知名人士,抗战期间迁至李庄的教学科研机构代表,从事李庄抗战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抗战期间在李庄工作生活的文化名人后代代表,海峡两岸青年学生代表等参加开幕式。邓静萍在开幕式前排就座。

本次交流活动包含文化抗战遗址参观体验、海峡两岸文化抗战论坛、海峡两岸青少年学生交流、同游三江共话中秋等。邓静萍一行全程参与了活动。并于23日下午,再次专程来到同济医学院师生当年在李庄生活、学习、工作的羊街、席子巷,祖师殿,逐个寻访前辈足迹,体会当年医学院师生在艰苦卓绝条件下不废研学,文化救国的坚守与担当。

在同济医学院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四川省宜宾市李庄镇有着浓厚的一笔。70多年前,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处于西南边陲的古镇李庄以一封16字电文(“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拥抱接纳颠簸流离中的同济学人,为同济师生支起一张安静的书桌。1940年同济医学院开始抗战期间第六次迁徙,同年10月来到李庄。在李庄近6年的办学期间,凭借简陋的教舍与设备,同济医学院培育人才,治病救人,硕果累累。当时川南地区长期流行一种怪病,俗称“麻脚瘟”, 唐哲、杜公振、邓瑞麟等通过动物实验找到病因,根治了“麻脚瘟”,被传为佳话,该成果被评为1943年全国应用科学类发明一等奖,在此期间,同济医学院还增办了高级护士学校……

历史是部教科书。作为同济人,我们不仅要铭记抗战时期辗转内迁的办学历史,更要传承抗战文化和精神。此次的李庄行,进一步续写了同济与李庄的深厚友情,既是一次寻根之旅,也将为丰富同济文化注入新的内涵。




     

                                   

近期通知公告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航空路13号      邮政编码:430030      联系电话:027-83692814      网上信访邮箱:tjmcyz@mails.tjmu.edu.cn      投稿邮箱:tjmcyb@mails.tjm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