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我校实验动物中心培训基地举办了“大型实验动物及基因工程动物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专题培训。南方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主任顾为望教授和南京大学国家遗传工程小鼠资源中心赵静教授为100余名湖北省实验动物科技人员授课。
顾为望教授重点介绍了西藏小型猪、巴马小型猪、哥廷根小型猪的最新研究进展。目前,95%需要器官移植的病人,无法得到人体器官供体,要解决此问题,异种移植是一个有效途径,科学界普遍认为猪是异种移植最佳供体。如:猪的胰島细胞已被用于治疗人的糖尿病疗效确切,未发现不良反应;猪的角膜用于治疗人角膜缺损已成功;猪的心脏瓣膜用于修补先天性瓣膜缺损在临床上普遍采用;基因改造猪的肾脏移植到狒狒身上可存活5个月以上,而其心脏移植到狒狒可存活31个月以上,实质器官异种移植即将进入临床实验阶段,将给因外伤和各种疾病所致器官衰竭病人带来福音。所以大力发展实验小型猪对于生物医药研发和人类疾病防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赵静教授重点介绍了基因工程实验动物在医学、药学、农学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从基因工程概念着手,具体阐述了小鼠基因测序、小鼠基因改造技术、转基因小鼠的制作流程、转基因载体构建、基因打靶小鼠制作流程、遗传工程小鼠繁育,遗传工程小鼠资源等方面知识及技术。专题培训内容丰富,学术氛围浓厚,互动良好,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湖北省科技厅领导指出,华中科技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培训基地自2011年11月被湖北省科技厅正式认定为“湖北省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培训基地”以来,长期致力于对全省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在实验动物使用、实验动物饲养和管理规范化等方面进行培训。迄今为止,该培训基地已举办16期培训和考试,培训总人数约4000人,极大地发挥了实验动物公共服务平台的功能,切实提高了我省从业人员的理论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在业内产生了良好的反响,对湖北省实验动物科技事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