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柯杨教授做客第236期“科学精神与实践”讲座

时间: 2015-06-19信息来源:医学研究生处 点击:

 

    5月6日晚,同济医学院报告厅内座无虚席,掌声雷动,美国医学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常委、常务副校长,著名肿瘤学专家,柯杨教授做客第236期“科学精神与实践”讲座。她从科研工作者的角度结合自身在管理岗位的工作经验,围绕“医学及医学研究反思”这一主题为到场师生带来了她对医学科研工作的体会及医学研究现状的分析。

个人研究路径与体会—从分子生物学到流行病学

    从学习体外细胞培养到建立高难度的细胞系,从体外肿瘤细胞的培养到动物肿瘤模型的建立,从细胞生物学到分子生物学再到流行病学,柯杨结合她的科研历程,从癌基因、抑癌基因与攻克癌症之间的关系,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攻克癌症方面的应用以及流行病学为癌症研究开辟新思路这三个方面为我们讲述了她在肿瘤研究方面的体会。

    “肿瘤的复杂性是超乎想象的。”柯杨说道,肿瘤的产生受到环境和遗传因素的影响,并且癌细胞和癌基因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这就导致了肿瘤细胞在不同类型癌症、不同人群甚至同一病灶中都有巨大差异。因此,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简单化癌症发生的分子机制,从而还原癌症病因的方法值得我们反思。另外,柯杨应用流行病学这一严谨和批判性的社会科学方法来研究河南食管癌高发区的致病原因,这些可以为我们提供新的科研思路。

医学研究的进步与挑战

    在基础医学研究方面,人们对细胞和生命的分子结构功能研究不断深入,对生命奥秘认识大大提高,医学研究队伍快速壮大,五花八门的生物技术也应运而生。但与此同时,在复杂系统自组织性研究思路上遇到瓶颈,研究技术的局限性以及主流思维对创新的阻碍等问题也日渐凸显。针对以上问题,柯杨认为我们需要 “从易到难,问题导向,扬长避短,耐心积累,不耻下问,真诚合作,坚忍不拔,勤于反思”。

    对于临床医学,柯杨认为我们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是诊断与治疗不同步,缺乏大样本循证及技术评估,医学人文及生命价值的忽略和遗忘。而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则依赖于好的体制的建立,对医疗理念的坚守,职业精神以及临床研究的加强。

    作为管理者,柯杨认为,解决医学和临床医学上存在的问题还需要逐步改善目前“唯SCI”现状,医学评估体系也需要作改进和完善,去除“唯主流思想方法”的同时接纳多元思想方法以及改革教育等。柯杨认为医学工作者需要有“为进步而科研,为改善而科研,为真理而科研”的态度。
    在访谈提问环节,柯杨在谈到自己在研究生阶段印象深刻的事时,提及当年没有商品化的胎牛血清,培养细胞前必须亲自前往畜牧场从活的小牛身上取新鲜血清,让在场的同学大为惊叹。当问及柯杨做研究的意义时,她说道,科研的道路并不容易,是一个积累的过程,研究生同学需要珍惜这个学习的过程,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

    在现场互动环节,同学们在课题的选题设计、医学成果的评估体系改革和肿瘤的靶向治疗等方面提出了问题,柯杨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和管理经验对同学们的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讲座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许多同学在讲座结束后仍意犹未尽,围着向柯杨教授请教问题,相信此次讲座让他们不虚此行。(稿件:冯承阳、郑聪  拍摄:丁轶)

 

近期通知公告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航空路13号      邮政编码:430030      联系电话:027-83692814      网上信访邮箱:tjmcyz@mails.tjmu.edu.cn      投稿邮箱:tjmcyb@mails.tjm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