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叶阳研究员来药学院学术交流

时间: 2015-06-19信息来源:药学院 点击:


    5月26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副所长叶阳研究员来药学院做了题为“Identification of bioactive of compounds responsible for therapeutic benefits of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姚广民教授主持,药学院院长张勇慧教授、张鹏副教授、薛永波等老师以及药学院研究生、本科生参加了本次学术报告。

    叶阳研究员从天然产物在药物发现中的重要性谈起,从安全性、有效性、质量控制和作用机制方面重点介绍了药食两用植物苦瓜和百部的新药研究。在苦瓜的研究中,叶阳研究员团队首先系统研究了具有血糖活性的三萜类化学成分、作用机制及其结构关系,同时利用LC-MS探究了三萜类活性成分BMTs和BMPs降糖作用机制的制约因素,利用UPLC-LTQMS技术分析了不同来源苦瓜的成分差异,为苦瓜药用资源的开发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百部的研究中,叶阳研究员团队主要集中在百部生物碱类成分,发现了一系列具有镇咳作用的百部类生物碱,并探究了其作用机制,同时研究了不同产地的3种百部的化学成分差异,提出了鉴定不同种的百部的方法,为百部的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叶阳研究员的报告为中药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为我院从事中药新药研究指明了方向。

    叶阳研究员,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1987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1992年获上海药物所有机化学博士学位;1994-1995年获洪堡基金资助在德国慕尼黑大学有机化学所进行博士后研究;1996年回国在上海药物所任副研究员;2002年至今在上海药物所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天然药物化学研究室主任。2009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任Planta Medica,Phytochemistry Letters,Progress in the Chemistry of Organic Natural Products以及《中国药学年鉴》等多种国际国内杂志和丛书编委。主要从事天然产物提取分离、结构鉴定、结构改造等方面的工作,以及中药传统功效的化学物质基础研究,致力于阐明中草药中的化学成分与其传统用途之间的关系,已在中药百部,药食两用植物苦瓜等方面取得了研究进展。“百部传统功效的化学物质基础研究”获2007年上海药学科技二等奖,2008年获中国科学院-拜耳青年科学家奖。受邀在第55届国际药用植物研究学会年会等国际会议上做大会特邀报告。在国际SCI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申请了10项中国专利及1项国际专利。

近期通知公告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航空路13号      邮政编码:430030      联系电话:027-83692814      网上信访邮箱:tjmcyz@mails.tjmu.edu.cn      投稿邮箱:tjmcyb@mails.tjm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