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相关

首页      医学院相关      学院要闻      正文

学院要闻

2022年国际生殖免疫与遗传研讨会成功举办

来源:生殖健康研究所 2022-11-24 08:51:00 点击数: 编辑: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11月18日至20日,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生殖健康研究所主办的2022年国际生殖免疫与遗传研讨会暨第三届生殖健康青年学者交叉论坛、避孕节育新技术(生殖健康)国地联合实验室学术年会在同济医学院学术报告厅顺利召开。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同济医学院党委书记陈建国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医学院医学学科建设委员会主任马丁,中国科学院院士黄荷凤,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劲松出席研讨会。

本次会议由马丁院士担任大会名誉主席,生殖健康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廖爱华教授担任大会主席。会议邀请了美国斯坦福大学Aaron Hsueh教授、德国吉森大学Andreas Meinhardt教授、美国杜克大学Carolyn Coyne教授、美国韦恩州立大学Gil Mor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Satoshi Namekawa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闫威教授和香港大学涂文伟教授等30多名生殖医学领域的国内外专家学者,附属同济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主任靳镭教授,附属协和医院生殖中心主任刘义教授,湖北省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主任谢青贞教授,中南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主任周春教授,附属湖北省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主任郑洁教授,以及学校职能部门领导现场出席,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进行,吸引了全国各地八千多名学者参会。


IMG_9007

 

廖爱华教授致开幕辞。对参会人员表示由衷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希望通过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推动生殖免疫和遗传领域的研究与发展,增进学者之间的交流和学术进步。


IMG_9011

 

马丁院士致辞中代表大会主席和国地联合工程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热烈祝贺“2022年国际生殖免疫与遗传研讨会”、“第三届生殖健康青年学者交叉论坛”、“生殖健康新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年会”胜利召开。他指出,本次会议旨在通过学术交流,加强生殖医学领域不同研究方向之间的深入交流和沟通,共同切磋领域内的热点和难点,促进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相结合的良性循环,保障生殖安全和子代健康。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生殖遗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黄荷凤教授因疫情原因不能来现场,发来视频讲话,热烈祝贺2022年国际生殖免疫与遗传研讨会成功召开。


IMG_9013


陈建国副校长讲话强调,在建校70周年和同济医学院建院115周年之际,2022年国际生殖免疫与遗传研讨会汇聚了3位院士、7位境外国外专家、10位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和多位资深专家学者,会议主题明确、内容丰富、规格高,围绕配子发生、胚胎发育、生殖免疫、生殖遗传、生殖重大疾病等方面带来精彩学术报告,有力促进我校生殖医学特色学科发展。

陈建国副校长、马丁院士、武汉爱基百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李泽卿总经理和生殖健康研究所班子成员一起为避孕节育(生殖健康)新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第三家共建单位揭牌。



19日上午举办6场精彩学术报告。黄荷凤院士带来主题为“免疫疾病的发育源性”的报告,从发育角度解释了一些免疫疾病的由来;闫威教授给我们带来了关于“小RNA介导的获得性性状表观遗传的分子机理”,揭示了小RNA和获得性表观遗传之间的关联,分析了睾丸和附睾中的RNA成分;涂文伟教授介绍了“天然免疫和反复流产”,分析了母胎之间的生殖免疫,解析了NK细胞和γδ-T细胞的抗病毒免疫作用;Satoshi Namekawa教授带来“Meiotic sex chromosome inactivation”的演讲,讲述了雄性减数分裂过程中粗线期精母细胞中的性染色体沉默与DDR通路之间的关系;刘默芳教授就“RNA调控在精子发生及男性不育中的新功能”做了精彩报告,讲述了PIWI-piRNA与生殖细胞蛋白编码之间的联系;史庆华教授讲述的主题是“M1AP突变导致减数分裂重组异常和精子发生障碍”,解释了减数分裂特异性基因M1AP对ZZS复合物的影响,强调了该基因对男性精子发生的作用。


微信图片_20221123110059

 

19日下午举办9场精彩学术报告。王海滨教授讲述了“雌孕激素与子宫内膜容受性”,揭示了多种途径改变子宫内膜容受性、内膜基质细胞蜕膜化和胚胎着床;王红梅教授演讲的主题是“人工子宫与生命孕育”,该技术模拟了女性子宫的内部环境,从而使受精卵逐渐生长形成一个完整的生命;王雁玲教授对“胎盘营养传输和代谢的调节机制”进行讨论,解释了合体滋养层的营养摄取途径,强调了合体化的滋养层细胞的巨胞饮策略,提出了PKA诱导的多种蛋白O-糖基化对胎盘细胞合体化和子痫前期胎盘发育的重要作用;李铮教授讲述了“基于单细胞转录组学男性生殖健康维持的调控机制研究”,对9615例生精障碍的患者临床样本和504个生精障碍家系样本进行分析,提出VEGFC和ELAVL2对精原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Andreas Meinhardt教授演讲的主题是“The immune system of the testis and epididymis-a (re)productive case?”,重点强调了睾丸和附睾中的CD45+细胞的作用;孙海翔教授的演讲主题为“卵巢间质细胞调控卵泡发育的研究进展”,提出了颗粒细胞中MVA途径对颗粒细胞的减数分裂信号通路和胆固醇合成的影响;赵爱民教授汇报的主题为“免疫学异常相关复发性流产的诊治策略”,介绍了复发性流产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病原因及临床表现,重点强调了免疫学因素对该病的发病和治疗的影响;王强教授演讲的主题是“胚胎形态发生的分子机制”,重点介绍了背-腹轴建立的分子机制、左-右轴建立的分子机制以及头-尾轴建立的分子机制等方面,强调了Pinhead与Admp对维持发育稳定性的协同作用。


微信图片_20221123110103


20日上午有7名学者汇报了各自的研究成果。Gil Mor教授就“Impact of viral infection on Trophoblast function”进行讨论,强调病毒感染会影响胚胎滋养层的功能,进而影响胚胎定植和胎盘形成,而干扰素-β在怀孕期间是至关重要的免疫调节剂,它可以保护胎儿免受病毒感染,并有助于母胎界面的免疫调节;美国杜克大学Carolyn Coyne教授分享了以The immunological ecosystem of the maternal fetal interface即母胎界面的免疫生态为主题的研究,机体所形成的特殊的免疫微环境影响母婴之间的物质交换,揭示了母胎界面独特的免疫环境以及团队近年来关于滋养层细胞类器官和蜕膜类器官的一系列发表和未发表的最新研究成果;李劲松教授对“从克隆到半克隆-技术进步引领科学发展”,他提出小鼠孤雄单倍体胚胎干细胞(即“类精子干细胞”),并证明其能代替精子使卵子受精产生健康小鼠(即“半克隆技术”),利用类精子干细胞携带CRIPSR-Cas9文库能实现小鼠个体水平的遗传筛选并推动基于类精子干细胞技术的基因组标签计划;孙青原教授对“线粒体母系遗传及线粒体置换”的汇报,利用极体中的遗传物质代替胞浆内的遗传物质从而实现线粒体置换或许可以成为治疗线粒体遗传病的关键;范衡宇教授就“以哺乳动物生殖过程为模型研究mRNA加工、翻译和降解调控”进行论述,他提出了母源性mRNA的3’-端非编码区(3’-UTR)在卵母细胞不同发育时期对mRNA poly(A)尾长度和蛋白翻译活性的调控规律;李磊教授针对“围植入期胚胎发育的体外研究”进行了论述,在围植入期进行了胚胎动态发育过程的观察;Aaron Hsueh教授针对“Discovery of reproductive ligands and receptors based on evolutionary genomics”进行汇报,从进化角度来探索生殖配体受体的关系。


微信图片_20221123103629

 





20日下午有10名学者带来精彩学术报告。李卫教授汇报的主题为“CCDC176 mediated symmetrical breakdown of microtubule doublets ensures sperm movement for fertilization”,介绍了CCDC176参与精子运动从而实现成功受精的机制;高飞教授就“哺乳动物性腺体细胞分化调控”进行讨论,介绍了其课题组在性别分化方面的研究进展,讲述了Wt1在性腺发育中的功能和调控支持细胞命运维持及转分化的作用机理,同时介绍了精氨酸甲基转移酶PRMT5调控Wt1翻译的最新研究结果;邓春华教授汇报的主题为“男科疾病基因治疗初探”,通过基因芯片检测,可以测出几乎所有病原体的DNA序列,从而有针对性地破坏病毒的基因生物链,达到治疗的目的;葛仁山教授汇报的主题为“睾丸间质干细胞治疗迟发性性功能低下症和男性生殖疾病”,提出干细胞靶向疗法可以促进干细胞分化,调节雄性睾酮水平,可能是恢复内源性睾酮治疗生殖系统疾病的新途径;段永刚教授就“Glucose intake promotes Th17 differentiation to deteriorate sperm parameters and impair spermatogenesis in EAEO”进行汇报,强调了葡萄糖的摄入能够促进EAEO中的Th17的分化并且阻滞精子发生;陈永昌教授汇报的主题为“辅助生殖技术在灵长类动物模型研究中的应用及发展”,介绍了基因修饰技术用于构建人类神经系统疾病的灵长类动物模型、早期发育异常及神系统疾病的分子机理;马芳教授汇报了“精子唾液酸酶的研究初探”,其课题组经过大量实验和数据统计,证实了普遍存在的唾液酸酶和男性不育之间的关系;李家大汇报的主题为“GnRH缺陷疾病的遗传学研究”,其课题组在细胞和模式动物(果蝇、小鼠等)水平探索上述GnRH缺陷疾病的分子病理机制,开发新的诊疗靶点;苗义良教授汇报了“选择性自噬对卵母细胞成熟质量的调控”,他强调自噬参与卵泡的发育、卵子的成熟,这是一个高度依赖颗粒细胞的过程,其课题组通过建立颗粒细胞依赖性卵母细胞成熟体系(体外)和卵丘卵母细胞糖代谢互作调控研究模型,证实了自噬“平衡”颗粒细胞中糖酵解水平保证卵母细胞正常发育的假说;肖先金教授汇报的主题为“精子DNA断裂点检测新技术及其临床应用”,提出了应用精子DNA断裂点个数MDB作为直接评估标准,这种新的荧光计数方法比DNA碎片化指数DFI更加准确,操作更简便,成本更低。


 

此次会议主要围绕干细胞与配子发生、受精与胚胎植入、男性不育的遗传和免疫因素、母胎界面的免疫调节、妊娠相关疾病的研究新进展和治疗新策略等领域的前沿及热点问题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学术交流和探讨。通过海内外专家精彩的演讲与讨论促进了生殖免疫与遗传领域研究的学术交流,为临床和科研的发展带来了新动力。(文/尹丽莎 巩光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