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上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博士生校外教育实践项目总结表彰会在同济医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同济医学院副院长张勇慧,研究生院副院长、医学研究生处处长任学梅,教育实践依托单位红安县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宋觉非一行、医学院各院系书记、副书记及博士生们参加会议。会议由医学研究生部(处)副处长李强主持。

大会通过视频短片回顾了各实践队参与基层医疗服务和社区服务的精彩片断,展示了医博团成员在社会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了解国情民情、增长知识才干、激发挺膺担当的精神风貌。

任学梅在致辞中强调,培养医德双馨的高层次医学人才,是我校医学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她引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指出科学家精神是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这种精神的涵养和培育,要靠德育和各学科教育、美育和实践教育有机结合,需要课堂内外育人力量的深度融合。希望同济医学院的研究生实践育人项目能越办越好,有越来越多的院系和同学参与到项目中来,为今后的成人成才拓宽路径,为未来成为医学科学家和大医领袖注入精神力量。


张勇慧、任学梅、宋觉非分别为优秀实践项目团队、优秀实践队员等颁奖。
获奖博士生张杰、马驿彬和硕士生褚轶凡分别做了实践汇报,分享他们的社会实践学习收获。他们提到走进基层、深入群众,在“实走、细看、倾听”里留下青年的“初心、印记”,在“观察、思考、践行”里留下青年的“成长印记”,在“通堵、纾难、解题”里留下青年的“担当印记”,在实践过程中了解人民群众最迫切的医疗卫生需求,收获颇丰。未来,他们将坚定内心炽热,紧密结合“四个面向”,脚踩泥土芬芳,让基层流淌健康振兴曲,真正将所学用应于实际,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宋觉非在讲话中提到,作为我校校友,非常感谢学校将博士生校外实践基地设在红安县人民医院,这是学校对医院的充分信任,并对实践成员在实践中展现出来的团队合作精神、医学专业素养和医者的责任心表示赞赏,这正是医学界所需要的积极向上的态度。

张勇慧作总结讲话,他指出社会实践为我们医学研究生了解国情、认识社会、研究问题提供了宝贵契机。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医博团的学生们重走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参与基层治理、调研国情民情,深入基层一线、助力乡村振兴……他们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学以致用,用实际行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淬炼青春、茁壮成长。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寄语青年学子“同学们的忧国忧民,只有到基层中去、到实践中去、到人民中去,才能真正知道所学的知识如何去发挥、如何去为社会作贡献。”同济医学院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踏实做好思政与实践育人工作,积极引导青年学生深入基层了解国情民情,扎根中国大地书写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