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和研究能力,更好地发挥研究生课程学习在提升研究生科研素养、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培养具有高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我校生殖健康研究所生殖免疫团队面向全校2023级临床医学研究生开设了《生殖免疫学》课程。该课程自开课以来广受好评,今年选课人数达到100人,包括同济、协和和梨园医院的研究生。针对高质量全方位地培养研究生目标,课程负责人廖爱华教授组织授课老师们进行研讨,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经过精心谋划,在今年的课程教学中新增了《流式细胞术在生殖免疫中的应用》的实验课教学,取得很好的反响。
秉持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授课老师们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确保实验课的安全性、实用性和有趣性。此次实验课由骆静和刘春艳两位副教授负责,采取理论+实践操作结合、分组+合作的教学模式。首先,由刘春艳副教授给同学们讲解流式细胞术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并请实验技术人员介绍流式细胞检测仪的使用,保证每一个没有操作过的同学能熟练地掌握上机操作程序。“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继而,骆静副教授将流式细胞术的操作过程逐步展现给同学们,并在操作过程中耐心地为每位同学解答和解决问题。最后,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将同学们进行分组(10组),全程有带教老师入组并专门配备了实验技术人员为同学们详细讲解操作,以便每组同学能熟练掌握流式操作的每个步骤和培养在实验操作中遇到困难时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论讲解及实操演示
虽然经过老师们从理论到实践操作的详细讲解,同学们能较为熟悉地进行流式细胞技术的操作,但在实验中仍遇到一些新的问题。针对同学们遇到的问题,带教老师给予一对一指导和帮助,当同学们完成实验拿到各组自己的实验结果时异常兴奋。最后,每组分别撰写实验报告,成功地完成了本次实验课教学的任务。通过本次实验课的教学学习,同学们除了掌握了流式细胞术的原理和应用,为日后能够独立地应用到各自的课题研究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还深刻体会到了实验课的教学对研究生初入科研之门的必要性以及在实验过程中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同学们专心地进行实验
此次研究生课程教学新模式的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课后,同学们反响良好,纷纷表示获益非浅。同学们反映:
“在生殖免疫的课堂上学习到了流式细胞学的理论和操作,很有意义!”
“选课的人很多,整个实验课在老师安排下有条不紊进行。在操作前老师会详细讲解理论知识,操作过程中老师们也在一旁随时对我们进行指导,有疑问时老师们也耐心答疑解惑。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这是一个生动的学习过程!”
“在这门课上真的能学到有用的知识,推!”
“我认为生殖免疫这门课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个学习流式样本制备和上机的机会,真的要大大的点赞,因为课题组要求必须掌握流式技术,但之前流式讲座讲的过于深奥,很多知识我都没有完全领会,加之一直没有上机的机会,所以我对流式细胞术并没有掌握。本次课程对于流式原理的讲解更简单易懂,确实解答了我之前的存在的疑惑,此外,我也了解了流式样本制备流程和上机时调补偿的原则和圈门方法,因此,我从这次实验课中确实学有所获。”
“真的非常高兴《生殖免疫学》这门课能开设流式实验教学,这真的对我很有帮助,再次感谢老师们的用心教学和辛苦付出!”

同学们上机操作
同学们通过本次实验课的学习,在基础实验的科研设计和实验技能等很多方面都得到了提高,收获颇丰。课程负责人廖爱华教授也表示,本次实验课程的开设相比于之前的教学来说,不仅在授课形式上进行了丰富和优化,各位同学的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是对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新路径的一次很好的探索。本学期课程采用课后匿名调查问卷的形式来反馈和完善,保证每节课高质量地完成,使同学们不仅在理论知识方面能够有所收获,还在培养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方面有所提高。(文/王迪、张琢、骆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