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厚植研究生爱国主义情怀和提升博士研究生领导力,促进培养目标与健康中国战略有机结合,增强博士服务国家、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医学研究生处联合红安县人民医院开展校外研究生实践教育项目,扩展高层次医学应用型人才思政教育和领导力提升的实践路径。2023年11月3日,首期教育实践活动顺利启动,共有20名博士研究生参加了本期活动。

思政课程浸人心,红色基地续担当
课程思政作为实践课程重要内容。将思政教育贯穿育人全过程,充分挖掘各类育人要素功能,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11月3日上午,红安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叶金容出席开班仪式,并以《讲红色故事 续时代担当》为题,分别从精神感悟之旅、医护寻根之旅、能力提升之旅、山水体验之旅四个方面讲授了一堂思政课。叶县长指出此次博士校外实践教育项目暨红安县人民医院实践基地不仅可以整合双方各自的资源、平台优势,又可以共同培养深入基层的拔尖创新人才,引领医学博士们站在更高的现实层面,以更广阔的视野,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为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驾护航,把项目办成医学水平提升和红色文化涵养的全新特色平台。


细雨洗身,先烈洗心。11月5日至6日,博士团冒着蒙蒙细雨、怀着崇敬之情,走进了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馆、董必武纪念馆、李先念故居和七里坪八一村,时空交错跟随烈士足迹,重温战斗的故事。从“黄麻惊雷”到“商南烽火”,再从“皖西烈焰”到“鏖战大别”“浴血孤旅”,在走访红色基地、观摩先烈事迹中,“万众一心、紧跟党走、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红安精神、董老追求真理、献身理想的革命精神和李先念主席爱党、爱国、爱人民的胸襟情怀,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博士团成员,激励着他们谨记肩上重任,担当国家复兴。
基层医疗贡同济医术,刑侦一线献法医思路
身到基层,建设基层。11月3日至4日,医学博士团在红安县人民医院展开医患和谐共建座谈会、医疗损害典型案例研讨会以及六个临床科室见习活动,与县医院院领导、科室主任及临床医生座谈交流,深刻了解基层医疗现状的同时,为青年医生分享学术和学历提升经验,并对医院未来发展提出建设性建议,为基层医疗奉献法医智慧。


4日下午,医学博士团在红安县公安局进行了刑侦案例讨论、学术交流和参观学习。首先,作为法医学系物证教研室曾经的毕业生,红安县公安局王耀武警官为博士团介绍了自己深入刑侦一线,发挥自身专业特长的刑侦故事,为博士团做了科研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优良示范。随后,县公安局各位警官就具体案例与实践团展开了学术讨论。博士团团长潘美辰对基层难题“非典型电击死亡”提出了鉴定方案,为县公安局死亡鉴定提供了新思路。
学术交流共议法医方向,学术讲座指导医院实践
搭建“校地”、“校企”交流平台,开展学术交流、联合办学、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等领域合作,发挥各自优势,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11月6日,法医学系副教授刘子龙受邀赴红安参与指导博士团实践,根据红安县人民医院“两例死亡案例”展开讨论讲解,为学生学习工作和医院临床实践提供了指导。在鉴定中心共建环节中,作为中国法医学会法医临床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刘子龙依据未来法医临床发展趋势,针对红安县人民医院鉴定中心现状,提出了“扩大业务范围、加强行业合作”的发展方向。

11月7日上午,法医学系刘良教授出席结业仪式,并作《湖北医疗损害司法鉴定有关政策简介》专题讲座,普及医疗损害相关政策,希望通过案例分享指导博士生和医院职工在实践中预防此类案件。他表示,卓越的医学人才不仅仅应该是知识的积累者,更应该是知识应用、创新的实践者。这次实践教育,学校高度重视、导师参与支持、医院精心安排,希望大家珍惜学习机会,并对自己的博士生张杰参加校外实践表示高度认可和支持。
严格班级管理和服务,严谨求实谱写论文
医学研究生处及相关部门认真组织实施,切实推进项目开展实效和功效。联合实践基地制定了特色的教育课程内容,配备两名指导老师,加强安全教育。成立临时班集体,团结互助,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实行每晚班会制度总结学习收获、分享学习体会、学思悟践,集思广益共同策划及实施第二天的学习任务。
11月7日首期校外实践教育活动已顺利结束,博士团一致认为,这次红安校外实践教育行是搭建沟通桥梁,把高校的新成果、新思想、新追求带到基层的一次契机;也是鼓励他们学生针对基层遇到的问题,努力学习提高的一次鞭策;更是对他们坚定政治思想、提高服务意识、增强实践能力的一次红色学习。
按照项目计划,博士团成员还将撰写个人实践教育总结,为红安县人民医院建设发展提出建议和策略。医学研究生处将组织博士学习效果考核和举办表彰会,颁发“博士生参加领导力提升与思政教育实践培养项目”优秀或合格证书,并组织博士代表分享学习收获和心得。(文/刘红海 贾记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