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相关

首页      医学院相关      校园文化      正文

校园文化

【2022年暑期实践】公卫学子三下乡:献礼七轶校庆,赓续公卫精神

来源:公卫学院 2022-08-24 08:44:25 点击数: 编辑:

为献礼学校七十周年华诞,赞美筚路蓝缕的风华岁月,讴歌砥砺前行的奋斗精神,20227-8月,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祝校庆,绘丹青,赓续公卫精神”暑期社会实践队通过文档资料查阅、师生校友访谈、实地走访调研等多种方式,深入了解学校、学院的各个时期发展历程和光辉前景,创作与校庆有关的文化作品,引导大家扛起华中大公卫之责,树立为人民健康服务的远大志向。






根据前期谋划、科学分工,实践队伍提前划分为采访组、通讯组、校史院史组、摄影组,实践中各小组各司其职、配合默契。校史院史组走访校史馆、院史馆,收集西迁相关材料,并通过网络查找同济医学院建立发展的影视、图片资料,填补了校院史馆资料的空缺内容。小组成员对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整理,通过视频剪辑软件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再创造。最终,形成在符合历史的基础上,又能彰显同济人奋斗历程的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实践队成员了解到了前辈研学的不易,相比前辈们当时兵荒马乱的时代,我们如今生活是如此的安定、和平。纷纷表示,在新时代下,作为新一代的公卫人,我们更要主动扛起时代的大旗,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不断奋斗!

摄影组成员凭借自己专业的摄影技术和精益求精的拍摄态度,收集到了许多珍贵的素材,他们在一号教学楼拍摄同济学子瞻仰同济创始人宝隆博士的情景;早上5点赶到操场捕捉日出那瞬间最动人的一缕阳光;在炎热的武汉傍晚到校门口架设拍摄器材,拍摄日落时分同济医学院校门口天色由明转暗的过程,即使大汗淋漓也坚持了下来。 拍摄结束后,成员向宸喆、肖嘉晟两人说到:虽然一年以来天天经过同济校园,但从未如此认真细致的观察过它。如今我们能用自己的双眼双手将同济之美记录在相机中,感到非常荣幸。

为更好的了解同济医学院和公共卫生学院发展历史,从历史中感受奋进力量。采访组对公共卫生学院周有尚教授进行了采访。周老是经历过同济医学院西迁之路的老教授,对当年西迁的困难阻碍和医学院全体师生不怕困难砥砺奋进的精神有着深刻的印象。1953年在武汉建立学校时,本来计划建造五栋五层的大楼,但当时正值抗美援朝,国家经济大部分都用来支持抗美援朝,建造学校的经费不够,最终只建了五栋两层的大楼。但别看楼层低,里面的科研设施可不简单,使用的是当时最先进的天然气管道。后来1955年建造同济医院的时候经费就充足很多,是按照当时最新的世界标准来建造的,周老提到同济医院的时候骄傲地说:“这是远东第一流的医院,日本人(的医院)都不及它!”。此外,周老还在采访中提到,其父亲和孩子均在同济毕业,可以说一家人都对同济医学院有着深厚的情感。他由衷的希望同济医学院能越来越好,提到对学院的祝福时,周老面带笑容说“当然更希望公共卫生事业发扬光大”。周老也对我们这新一代的年轻人充满期待,他说,这是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嘱咐我们要不怕苦、敢吃苦,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好成绩!

队员们在学校拍摄、采访、配音,收集到了许多珍贵的素材。之后的一个月里,剪辑组的队员们铆足了劲,将收集到的素材拼接成一部完整的以同济西迁为主题的影片。剪辑的过程十分枯燥,队员们坐在电脑前剪辑,一坐就是两三个小时。反复修改更是对队员们耐心的考验。但是队员们都知道,无论多么精彩的采访、多么巧妙的画面,都要靠自己的剪辑才能把最好的成果展现出来,自己担任着这条“生产线”上最后组装成品的使命。队员夏合沙提·买木提力说到:”一想到自己剪辑的影片是队伍献给深爱的母校70周年校庆的礼物,就丝毫不敢偷懒,一定要把它剪辑好。“

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实践队们在校史院史查阅中、校园拍摄中、视频剪辑中、与老前辈的亲切交谈中,深深感悟到:“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罢了”,作为新时代公卫青年,我们要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一下。老一辈公卫人的光辉事迹,也必将激励每一位同学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学习,提升自我,积极投身于健康中国建设中去,从前辈手中接过属于自己的职责,以奉献扬青春,与社会同进步,把自己的“小我”融入到祖国的“大我”中,为祖国的公共卫生事业贡献青春力量。(文/康鹏 王睿智 赵胜衡 /向宸喆 肖嘉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