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临床医学八年制的一名医学生。毫无疑问,医学是理性且一丝不苟的,但在华中大六年多的求学过程中,心中那份对于传统文化的向往和追寻却并未随之被深深埋藏。母校浓浓的传统文化氛围在众多高校中独树一帜,这种氛围正如一片美丽的“园林”,让我们在其中感受和成长。今年正值华中大七十周年校庆,我要向我亲爱的母校倾诉我心中深深的感恩和切切的情怀。
·走进园林,初识如许春色
进入大学我惊喜的发现,选修课表中除了专业课程以外,竟有如此丰富的人文课程。不仅有《中华诗词写作》《孙子兵法》《易经与中国文化》《围棋入门》等课程,还有我一直好奇的关于京剧、越剧鉴赏和表演的戏曲系列选修课……这些课程在拓宽我的知识,让我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同时,也让我感叹学校对于传统文化教育非同一般的重视和支持。
由杨叔子院士创办,学校定期开办的人文讲座已经成为了华中大的文化“名片”。两千多期里,众多大师名家纷纷登台主讲。除此之外,相声、武术、诗词、篆刻…这些社团文化的繁盛也离不开学校的大力支持。同学们在各个文化领域接受着传统文化的滋养。
这些丰富多彩的课程和活动,带我走进了传统文化的美丽“园林”。
·深入园林,遍赏姹紫嫣红
来到同济医学院,我慕名学习了医学教务处开设的《中国戏曲欣赏》《戏曲身段与表演》《越剧学唱》三门选修课,这些课程带领我在传统文化的“园林”中越走越深,爱上了美丽的戏曲艺术。正是因为这份热爱,我加入了医学院大学生越剧队。对于传统文化,我已经不满足于了解和学习,还要亲身实践。我站上了弘扬传统文化的舞台,并多次代表学校参加了湖北省、武汉市各个高校的优秀戏曲展演并获奖。就在今年暑期,我还欣喜地获得越剧的故乡实地考察的机会,使我站在了更高的角度去学习和弘扬传统文化。旧时的同学在网上看到了我的演出录像,都说他们真羡慕我,有这么好的学习和展示的机会。我知道,这都来自于学校对传统文化弘扬、对学生素质教育的高度重视。
在这美丽的“园林”中徜徉,传统文化不仅滋养着我们、丰富着我们,同时也培育着我们、锻炼着我们。学校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和支持、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付出是一种美妙的双向奔赴。我们不仅在学校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感受和成长,也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在“园林”中结出了累累硕果。在得知我所在的大学生越剧队已经代表学校获得105项国家、省、市等各级奖项后,惊讶之后便觉得这也是必然。“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学校是全国高校开设“人文讲座”的领军人,也是国家首批建设的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在学校如此的重视下,我看到我们大学生不仅是科学技术的人才,更是人文素质的人才,我们带走知识满腹,也留下书香满楼。
这片“园林”中的“春色如许”,让我越来越坚信,作为一名医生,只有精湛的医术是不够的。“大医精诚”,卓越的人文素养,高尚的医德医风,这些都需要我们终生学习和追求。而这些品质,都深深根植于中华传统的文化中。作为一名在这样浓浓的传统文化氛围中成长的医学生,我真为母校感到骄傲和自豪!正值华中科技大学建校七十周年,在这里,我满怀激情,向亲爱的母校庄严宣誓,我将始终不忘初心,尽心尽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文/李佳芮)

2019年,参加华中科技大学“古风华韵”传统文化晚会,演出越剧《白蛇传·下凡》,获得最佳表演奖

2020年,参加湖北省第七届大学生艺术节优秀剧目展演,演出越剧《越剧联唱》,获得一等奖

2021年,参加武汉市民间戏曲社团展演活动,演出越剧《四美咏月》,获得最佳表演奖

2022年,参加第八届武汉大学生戏剧节,演出越剧《春香传》,获得剧目银奖

2022年,参加第八届武汉大学生戏剧节,演出越剧《月照西厢》,获得表演奖

2022年,参加武汉市“戏曲达人秀”,演出越剧《红楼梦·黛玉葬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