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几十年就这样,没有壮语,没有豪言,没有怨气,没有呻吟,在辛勤的劳动中,自己忍受痛苦,却给他人播种着幸福……”与艾民康教授共事的同志述说着,他们的眼睛湿润了,声音发涩,喉咙里像渗进泪水似的。
艾民康,1924年生于河南省兰考县,1949年毕业于国立江苏医学院。一踏上生活的征程,他就沐浴着党的阳光雨露,并立志为报效祖国出力,为人类健康献身。1956年9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艾民康所从事的组织化学专业,是用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来观察研究人体组织结构中的化学成分、定位、定性和定量。他在研究“骨髓肌肉运动神经末梢”工作中,发表了十多篇论文,发现了数种罕见的形态结构和相应的新染色技术,为形态学研究积累了宝贵资料。
正当他年富力强,潜心钻研业务时,病魔悄悄地、无情地向他袭来。1958年,年仅35岁的艾民康患空洞性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支气管胸膜瘘并发脓胸,先后动了三次手术,取掉十根肋骨,切除了整个左肺。真是病从天降,他气愤,他痛苦,他含着泪花问医生,自己还能活多久,回答是“三四年”。为此,妻子和儿子悲伤不已,亲朋好友前来合影“留念”。怎么办?是躺着不干,争取多活几年,还是拼上这一百来斤,为祖国的医学科研作点贡献呢?艾民康心里有过激烈的斗争,然而他最终选择了后者。还在住院期间,艾民康身上的伤口尚未愈合,体温仍持续在38度,但他没有顾忌这些,不是忙于翻译资料,就是做读书卡片,一天哪怕搞一点,心里也感到舒坦。他出院时,胸腔还留有一根引流管,身上吊着引流瓶,医嘱上写着“全休半年”。可是没过几天,他就上班了。领导和同志们看着他骨瘦如柴,一步一挪,身上还吊着个瓶子,不禁一阵心酸,都劝他休息。艾民康谢绝了大家的好心规劝,钻进实验室开始了他生命的“百步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