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相关

首页      医学院相关      同济历史      同济历史      正文

同济历史

丁惟培:我是这样与同济结缘的

来源:校史研究通讯 2015-04-02 09:45:20 点击数: 编辑:

 1942年,我考入武汉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专业。抗战期间,武汉大学在迁川途中,图书、仪器、药品未受较大损失,我们在战乱中坚持学习,并基本完成了专业学习所需的全部实验,参考资料也不缺,我的毕业论文(植物色素方向)初步涉足植物化学的研究。

 我学的是化学,本科读4年就毕业了,但同济大学医学院那时候要6年才能本科毕业。学生进校后就先念一年德文,后来还要多学一年临床实习。抗战期间,武汉大学迁至四川乐山,同济大学医学院迁至四川李庄。乐山就在李庄的上游,相距一两百里,很近。今年已经90多岁的江明性于1940年考入同济大学医学院,和我同年毕业。

 1946年,大学本科毕业后,我回江苏省立昆山中学任教。1947年,我调至上海华联染料化工厂任技师。19501951年,我在东北工学院抚顺分院先后任助教、讲师。19512月,学校放寒假,我回武汉探亲,在父母的家过年。父亲丁人鲲是武汉大学工学院教授,住在珞珈山。当时正碰上全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同济大学医学院内迁武汉,和武汉大学医学院等单位合并,成立中南同济医学院。原武汉大学医学院院长和父亲较熟,父亲跟我说:“你回来的正巧,中南同济医学院已经招生上课了,还缺老师,你就留在武汉,会有更好的发展,别去东北了,太远了。”

 我为什么愿意留下来呢?第一,中南同济医学院汇集了一大批医学界大师,对学医的人来讲很有吸引力。第二,当时正值抗美援朝期间,东北局势比较紧张,东北工学院也准备搬到东北最靠边的鹤岗,一部分教师已调至大连工作,我即使回去也难以正常工作。第三,我在老家江苏苏州已经有女朋友了,就是我现在的老伴。东北离苏州太远,我怕她从南方到北方生活会不习惯,而武汉离苏州近,回苏州老家也方便。第四,父母年老,身边需要亲人照顾。基于这些考虑,我就答应父亲留在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