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专业认证

首页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      正文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

同济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宣传册(第二分册)

来源: 2021-11-20 11:08:53 点击数: 编辑:张可心

第一章 宗旨与结果


1、华中科技大学的办学宗旨是什么?

答: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建设研究型、综合性、开放式的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探索科学与人文前沿问题、满足国家重大需求为己任,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活动。

办学定位: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研究型、综合性、开放式大学,致力于将学校建成国家高质量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高层次决策咨询的重要基地。

办学理念:学校秉承“明德、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弘扬“敢于竞争、善于转化”的传统,倡导“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坚持“育人为本、创新是魂、责任以行”、“服务乃宗旨、贡献即发展”,实施“一流教学、一流本科”发展战略,建设“学生、学者、学术”的世界一流大学。

人才培养目标: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拔尖人才和高素质专门人才。


2、同济医学院的办学宗旨是什么?

答:医学院秉承学校办学宗旨,统筹管理医学教育,落实学校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中关于医科发展的目标任务,面向全人类生命健康,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着力体制机制创新,分类培养研究型、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建设世界一流医学院。

办学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团结、严谨、求实、奋进”的院训,弘扬“同舟共济、格物穷理”的传统,传承“同心同德同风雨,济人济世济天下”的同济精神,坚持大健康理念和全球卫生观念,服务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加快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促进为中心的转变,厚植“同舟共济、追求卓越”情怀,把医学教育摆在关乎教育和卫生健康事业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德医双馨、同济风格”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3、同济医学院的阶段性发展战略是如何规划的?

答:①到2025年,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完善,以部委省共建为标志的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力争取得决定性成果;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部分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医学整体水平继续保持国内领先地位。

②到2030年,具有华中科技大学特色的医学教育管理模式更加优化,具有同济风格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完善,示范引领中国医学教育改革的作用更加凸显;建成“医教研防管”五位一体的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成果丰硕;更多医学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医科国内领先地位更加稳固。

③到本世纪中叶,“华中大同济医学教育”品牌驰名世界,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健康促进等各方面均位居世界先进行列,建成世界一流医学院。


4、同济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是什么?

答:①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六年制中德实验班):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初级医师,确保其毕业后作为医生时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从事安全有效的医疗实践,保证其有适当的基础能够进行终身学习和在医学某一学科领域内进一步深造。六年制中德实验班毕业生还应在对德医学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

②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培养适应社会和医学学科发展需求,具有良好的科学精神和职业道德素养,较宽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素质基础,较强的医学知识、临床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医学人才(医学博士);在培养合格医生的基础上,聚焦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为毕业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成长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医学科学家和未来领军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5、同济医学院是否做过与世界知名大学医学院和健康中国政策的比较研究?如果做过,得出怎样的结论?

答:做过。

学校分别于2009年和2021年委托医学教育研究所,以哈佛大学医学院(2021年增加德国海德堡大学医学院)作为对比案例,通过对其培养目标、教育理念、管理体制、机构设置、教学管理、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研究,与同济医学院进行横向院校间比较;同时进行了医学院12年前后的纵向发展对比研究;特别在2021年的研究中,还增加了医学院人才培养与健康中国政策的比较研究。

研究显示,与2009年比较,医学院近12年来教育发展基本情况和整体研究水平均有较大的提升,尤其是国际论文篇均被引、顶级期刊发文和发明专利均有很大突破,在整个大学中的学术贡献程度以及科研实力正在呈现逐渐增强趋势,但在关键性指标上与哈佛大学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与海德堡大学比较也有一定差距。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学校医学教育发展的不足和短板,结合学校和医学院办学定位、资源、管理等现实因素,从重视人才引进、加大办学自主权、强化竞争机制、倡导学科交叉融合、整合基础与临床教学、重视优秀硕博研究生培养等方面提出建议,作为我院制定医学教育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


6、同济医学院的办学宗旨有哪些利益相关方知晓及知晓的途径是什么?

答:学校宗旨的利益相关方包括学校上级主管部门、专家学者,学校职能部门、院系、教职员工、学生及学生家长,医疗卫生机构等。其知晓途径包括但不限于学校章程和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公布、上级部门组织的评估和检查结果公布、招生宣传和毕业生调查、人才培养计划以及校友会、教育发展基金会、党代会、教代会信息公布等。

学校章程集中体现各相关方利益,宗旨和目标通过《华中科技大学章程》得以确立,由教育部网站面向社会公布。学校在章程的编制过程中,注重广泛征求专家学者、职能部门、院系、教职员工、学生、校友等各个层面代表的意见,使所确立的宗旨和目标能够充分体现各相关方的利益。学校五年规划是宗旨目标的重要载体,与章程的编制过程一致。学校注重倾听各相关利益方的诉求,在群策群力基础上加强顶层设计,规划文本面向全校各单位和海内外校友征求意见。

医学院围绕办学宗旨和目标,紧跟国际医学教育发展趋势,修订和完善医学教育发展计划和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下发至各院系和职能部处及学生年级,组织教师和学生学习,并通过学校内部网等途径进行公布。医学教育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校友会、教育发展基金会、招生宣传和用人单位招聘宣传等途径,向社会、医疗卫生机构和学生家长等校外利益方进行公布。


7、学校通过哪些途径了解所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卫生事业服务需求及国际状况?请描述学校宗旨怎样体现上述需求和状况的?

答:学校由教育部主管,在医学的教育、科研和社会服务中同时接受国家卫健委指导。学校通过各级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发展规划等途径全方位了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卫生事业服务需求,从政府部门、学校外事国际交流和国际教育部门了解国际状况。

医学院在长期办学历程中,始终保持着与各级政府的紧密联系、与卫生行政部门的长期合作,服务于国家、区域和地方发展战略。在教育部、国家卫健委、湖北省的指导与支持下,为国家和湖北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发挥“百年同济"引领示范作用,为“五个湖北”建设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德医双馨、同济风格”卓越医学人才,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贡献“同济智慧”。附属医院坚持以健康促进为中心,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己任,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充分信赖,是华中地区的医疗服务中心。

医学院秉持互联互通、开放包容的理念,与国际合作伙伴共同贯彻全球健康观念,应对全球性危机,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针对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快速蔓延的形势,学校、医学院、附属医院积极加强与国外机构和组织的交流,开展抗疫经验分享及对外援助。在全球抗击疫情的重要关头,华中大人在全力救治病患的同时,向全世界传送华中大抗疫最强音,真正做到“中国方案”、“华中大智慧”的全球共享。


8、同济医学院在资源配置与使用等方面的自主权是如何体现的?

答:学校实施“条块融合,协同管理”的医学教育领导与管理体制。医学院为学校统筹管理医学教育的机构,以学术管理、服务保障为主要职责;依托附属医院设置临床学院,附属医院的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学术事务纳入医学院统一管理,并围绕人才培养优化临床科室设置,强化附属医院的教育教学职能,落实教育教学任务。医学院在招生、课程计划、评价考核、教师聘任、科研、资源配置与使用等方面具有办学自主权。


9、医学院与大学在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学科方面资源共享情况及相应规定或方案?

答:学校积极促进多学科间互相支撑和交叉融合,每年设立专项经费用于交叉学科的基础研究工作,包括一大批医文、医理、医工结合的科研课题,为形成文理医结合的学科体系打下了良好基础。医学院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强调与大学在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学科方面的资源共享,和大学相关院系成功联合申报了生物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和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和八年制学生(第一学年)、六年制中德实验班学生(前两学年)在学校主校区学习通识教育课程,医学生充分利用在大学学习的时间,接受浓厚的人文和学术氛围熏陶,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学校人文素质教育基地、体育学院和艺术学院在医学院校区,每年不定期开展多场人文讲坛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促进医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身心健康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医学生培养中注重发挥学校自然科学基础强,特别是数理化与生物学科的优势,为医学生科学思维培养夯实基础。


10、按照《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2016版)》中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质量标准,同济医学院有无对本院毕业生的人才培养质量调查,结果如何?

答:有。医学教务处每年对学校医学毕业生进行人才培养质量调查,以2019届毕业生的调查数据为例,结果如下:

①科学和学术:毕业生的达成度最高的是中医知识达成度92%,医学知识应用达到度81%,科学素养达成度较弱,需要进一步加强。

②临床能力:毕业生认为达成度最高的三项分别是病史采集(85%)、体格及精神检查(84%)和临终患者治疗(81%),诊疗方案制定和急救处理达成度较低,需要引起重视。

③健康与社会:毕业生认为达成度较高的三项是健康影响因素(85%)、健康检查与指导(82%)、医疗安全意识/角色意识与有效沟通/健康责任意识(81%),医疗系统认知方面较为薄弱,需要在临床实习中安排相应环节学习。

④职业素养:毕业生认为达成度前三项的是医德(92%)、合作学习(83%)和医学素养(81%),法律意识方面较为薄弱,需要引起重视。



第二章 教育计划


11、医学院当前是以什么课程模式为主(包括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等各教育项目)

答: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采用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模式;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和六年制中德实验班采用基于器官系统的整合课程模式。


12、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的主要思路是什么?

答:近五年来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的主要思路:①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将适合医学特点的课程思政和医学人文贯穿于医学教育的全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多学科合作发展,积极开展课程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③积极推进适应整合课程教学的分阶段综合考试和形成性评价改革;④进一步加强医学生基本科研能力和创新素养的培养等,充分体现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注重素质和发展个性的基本原则,为医学生毕业后从事安全有效的医疗实践和职业发展奠定可靠的基础。


13、近年来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人才培养计划的修订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近年来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人才培养计划的修订主要包括:

加强课程思政和创新课程建设:将课程思政和医学人文元素纳入课程教学大纲内容,进一步加强课程思政的要求;按照学校整体要求,增加创新(创业)课程,包括创新意识启迪、创新能力培养和创新实践训练等环节。

PBL教学进本科生人才培养计划:在基础医学学习阶段设置PBL专题教学(一)、(二),在临床课程阶段设置PBL专题教学(三)等课程,进一步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

完善“早临床”实践:将早期接触临床教学覆盖医学生进入临床学习前全程,第1-2学期为医学生配备医学启蒙导师,第3-5学期为医学生配备早临床导师,实施“早临床”教学,强化医学生临床能力培养。

强化公共卫生能力培养:增设全科医学、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和全球健康课程,强化医学生公共卫生能力培养。


14、新一轮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和中德实验班人才培养计划修订的主要思路是什么?

答: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本博)人才培养计划的修订体现了学校创新型医学人才培养的主要思路及内容:

培养目标:在培养合格医生的基础上,聚焦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为毕业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成长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医学科学家和未来领军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办学原则:在教育部对八年制医学教育总的办学原则指导下,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确立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办学原则为“价值引领,厚植基础,面向临床,聚焦创新”。具体要求如下:

价值引领:“家国情怀”培养贯穿全程,融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科学精神于一体,以人文课程为主体,校园文化为氛围,人文素质教育基地为依托,学生文化社团为活力,加强课程思政和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厚植基础:加强数理化等有利于奠定科学思维基础的课程,与学校理科专业基础保持一致;强化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基础课程,夯实医学基础。面向临床:进一步深化基于器官系统的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课程整合;进一步强化医学生临床能力培养;开设全科医学、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和全球健康等课程,构建学生公共卫生安全的整体观念。聚焦创新:全程科研素养培育与完整科研训练相结合,优化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潜质培养。通识教育阶段鼓励学生早接触科研、早进实验室;医学知识学习阶段开展基础科研;临床科学研究与前期基础科研尽可能保持连贯性,并保证医学生在导师指导下结合临床工作实际的完整科学研究时间。

临床医学专业(六年制中德实验班)的人才培养计划修订体现了医学院基于器官系统的整合课程教学改革内容。


15、医学院的PBL教学改革是如何开展的?

答: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基于问题的学习);医学院自1999年以来按照“更新教学理念-成立专家团队-培训医学教师-试点实施-形成规范-全面推广”的步骤,在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全面实施PBL教学改革(2004年纳入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和中德实验班人才培养计划、2018年纳入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人才培养计划)。改革初期,医学院多次邀请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关超然教授、台湾中山大学医学院李孟智教授等到校培训,成立专家团队,并组织教学院长和骨干教师赴台湾中山大学医学院、香港理工大学等考察,不断更新教师教学理念,培训医学教师,改革教学方法;在试点实施,形成相应教学规范的基础上,全面实施。医学院在广泛开展PBL教师教学方法培训的同时,还将“PBL教学法”作为医学院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的特色项目开展;同时注重不断更新PBL教案建设工作,目前PBL教案已形成了109个规范教案。PBL教学改革已在15届八年制、12届中德实验班、3届五年制共2500余名医学生中实施,涵盖所有整合课程和跨学科课程;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得到了明显的提升。“PBL教学方法在医学教育中的改革与实践”教学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16、医学院课程整合教学改革“三步走”方案是如何实施的?

答:2004年以来医学院将课程整合教学改革作为实施国际医学教育标准的关键环节之一,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在PBL教学改革基础上,按照“总体设计、分步实施、由浅入深、稳步推进”的原则,制定“三步走”方案,扎实推进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整合改革。

第一步”是基础医学临床导向教学阶段(2004-2008年)。改革目标:使医学生基础医学学习阶段的目标更加明确,以此提升学习积极性。实施情况:尊重医学教学从基础到临床的内在规律,在基础医学课程教学中逐步引入临床问题,邀请临床相关专科教师参与基础课程教学;同期开展PBL教学方法改革。在2届八年制、4届中德实验班和五年制近1200名医学生中进行了改革实践,取得阶段性成果:“PBL教学方法在医学教育中的改革与实践”教学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第二步”是按器官系统基础医学内部、临床医学内部课程的整合阶段(2008-2018年)。改革目标:缩减相同疾病在不同课程间的重复教学,加强基础各传统学科、临床各传统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为进一步推进基础与临床的纵向整合奠定坚实的基础。实施情况:经过近10年的不断完善,将器官系统课程与PBL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创建了以器官系统-PBL为基础的医学整合课程体系,构建了一系列的整合课程教学基本规范,形成了11门基础医学整合课程和11门临床医学整合课程,组建了跨学科教学团队31个,将53个规范的PBL教案纳入整合课程计划,编写了医学整合课程教材,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加强基础与临床的融合。在10届八年制、10届中德实验班共1600余名医学生中进行了改革实践,取得阶段成果:“以能力为导向的医学整合课程模式改革实践”教学成果获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第三步”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课程间的纵向整合(正在逐步实施中)预期目标:按器官系统构建学生整体医学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系统观念,解决分段式医学教学中整体观不够的问题,建立医学生整合式临床思维模式,强化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实施情况:在优化整合前期医学课程(人体形态学、人体机能学、分子细胞生物与遗传学、病原生物学等)的基础上,以第二步整合的器官系统架构,将对应系统的课程进行基础与临床间的整合,建设12门器官系统纵向整合课程,形成整合前期医学课程和器官整合课程结合的课程体系,不断优化PBL教学,并同期调整“临床医学和临床实践”两阶段综合考试,以促进纵向医学整合教学。进展情况:目前已完成前期调研、课程计划制定等,正着手组建基础与临床的跨院系教学团队。


17、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实践教学是如何开展的?

答:2019年医学院对早期接触临床实践教学进行了完善和应用推广,主要举措包括学生全覆盖,即覆盖临床医学专业全体学生,包括八年制、五年制、六年制中德实验班专业;过程全覆盖,即覆盖通识教育和基础医学教学阶段全过程;分段实施,即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特点,分为医学启蒙见习和早临床见习,在导师指导下实施侧重点不同的早期接触临床实践;不断创新,即在实施过程中,纳入亲友健康管理和医学科普等元素。实施方案具体要求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通识课程学习阶段参加医学启蒙见习;在基础医学学习阶段参加早临床见习;学生见习期间按照见习手册的具体要求在每学期完成见习任务,填写“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启蒙见习手册”或“临床医学专业早临床见习手册”,由导师评阅;完成以上见习任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可获得相应课外选修学分。


18、医学院“分阶段循序递进式”临床技能培养体系是什么?

答:按照人才培养计划的安排和医学生学习的特点,医学院将临床技能教学分为临床前阶段、临床课程学习阶段和临床实践阶段,并根据医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设计“循序递进”式临床技能教学方案。

“分阶段循序递进式”临床技能培养

阶段

教学目标

教学方式

临床前阶段

掌握基础医学和整合前期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医学启蒙见习

早临床见习

医学实验课程

临床课程学习阶段

掌握临床疾病诊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临床桥梁课程的学习

临床见习

临床技能中心学习

临床实践阶段

掌握临床技能,学习临床思维和循证决策

临床通科轮转

临床技能中心学习

IPE


19、医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素养培养包括哪些?

答:科研融入教学:将科研融入教学,医学课程要求围绕学科基础、学科前沿的科研进展改进教学内容,开展以研究为基础的学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达到75-80%,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整合课程模式下每学期要求学生完成一门主要课程的综述,综述成绩占该课程考试成绩的10%。

科研素养训练:面向所有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和预防战略实践等活动,通过活动设计、调查研究、总结报告进行科研过程训练。八年制课程计划还在通识教育阶段鼓励学生早接触科研,结合科学研究方法讲座课程,进入生命、化学等与医学研究相关实验室参与教师科研;在医学知识学习阶段配备基础科研导师,开展基础科研活动,要求学生结合实践内容完成相应的论文;科学研究阶段在导师指导下结合临床工作实际进行完整科学研究,与前期基础科研尽可能保持连贯性完成医学博士科学研究和论文。六年制中德实验班课程计划中安排4周的基础科研要求。

大学生创新研究项目:医学院对科学研究有兴趣、学有余力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导师的引导下,通过参与大创项目来参与科研训练。


20、医学生公共卫生能力培养是如何开展的?

答:医学院依托学校双一流学科和A+学科—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的学科优势,优化临床医学专业的公共卫生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坚持开展预防医学战略实践,临床课程和实践教学中注重疾病预防内容的传授,社区实习等,培养医学生树立大卫生观念和公共卫生意识,使医学生具有基本的预防医学知识和一定的疾病预防、慢病及特殊人群管理、健康宣传教育能力,以达成临床医学专业相关领域的教学目标。

医学院自1992年开始,长期坚持面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开展2周的预防战略实践,并计入学业学分。“临床医学专业预防战略实践预防保健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教学成果获湖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21、医学院特色-三明治教学法是什么?相关教学法改革如何在医学院开展?

答:三明治教学法是一种穿插式学习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通过变换学习和活动方式,使学生在教师的主持下,有组织、互动的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医学院自2007年开始在医学教师中开展了三明治教学方法培训,逐步将三明治教学方法改革覆盖到基础与临床的医学课程教学中;在不断总结实施经验的基础上,2011-2013年举办三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师教学方法培训班”,面向全国医学高校教师推广应用;2014年在医学院开展“三明治”教学法教师教学竞赛。“Sandwich教学法研究与推广”教学成果获湖北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2、学校对IPE的理解是什么,如何实施?

答:IPE(Interprofessional Education,跨专业学习),世界卫生组织(WHO)基于跨专业学习发展中心(CAIPE)将跨专业学习定义为“来自两个或多个专业的学生共同学习,通过有效合作来改善病人健康”。跨专业学习的目的是使学生具备一种必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以便他们将来在临床实践环境中进行不同专业间合作,以促进积极的工作成效,包括改进医疗团队的沟通、效率与成本效益,促进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

结合“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医学院鼓励有经验的教师,参考国外已有的IPE实践指南与规范,结合系统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的教学与评价方法研究,设定和国内目前医疗环境特点相适应的实践教学环境,组织跨专业学习的实践教学活动。主要包括不同专业学生参与、基于临床场景下的医学模拟情境教学;结合目前医院倡导的MDT实施的临床实践教学。实践证明在有一定临床实践经验的高年级医学生群体中组织IPE能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也有助于本科医学教育与毕业后医学教育的衔接。


23、学校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答:自主学习的政策:《华中科技大学普通本科生学籍管理细则》对学生自主学习要求给予指导和支持:在校期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在院(系)学习指导中心的指导下,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和学习计划,自主选择学习课程,自主安排学习进度。

自主学习的课程、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医学院开设了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如医学导论、医学史、图书馆概论、文献检索等,使学生了解医学的特点、规律、思维方式、学习技法,掌握获取信息的能力;开展基于器官系统的整合课程模式改革,以构建学生整体医学知识结构、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主要目标,将器官系统课程与PBL有机结合,形成了以器官系统-PBL为基础的医学整合课程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推进教学方法改革,三明治教学、CBL、翻转课堂等形式的教学方法以及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模式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流程,使医学教学以教师“教”为中心向以学生“学”为中心转变,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自主学习的支持:整合优化临床医学课程,强调“宽口径,厚基础”,适当压缩课堂教学时数,给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以本科教学课程平台为核心,丰富教学资源,学生根据自身需求在平台上选择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优化自主学习环境,进行智慧教室建设,图书馆学习环境改造,提升信息化服务能力,实现信息化应用覆盖全部课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还专门为学校教师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课程改革系统培训,来自全校各院系的28名教师(其中医学教师24名),全程参加了历时两年、分四期进行的培训。



第三章 学业成绩考核


24、学校临床医学类专业学生学业成绩考核的总体原则和实施方案是什么?

答:学校课程考核主要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考试可采用闭卷、开卷、笔试、口试等方式进行,以百分制计分,60分为及格,及格以上取得该课程学分;考查采用五级制,一般记“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及格及其以上等级者,取得该课程学分。课程成绩一般由平时成绩(含考勤、作业、实验成绩、技能考核成绩和见习成绩等)和终结性考试成绩综合评定。由各学系教研室或课程组根据所属学科、所开课程的性质确定平时成绩所占比例,落实考核的方式和频次,报院系教学委员会和教学办公室审核通过后,开始实施。期末考试(终结性考试)安排在课程结束后或学期末进行,普通课程的期末理论考核一般时间为2-3个小时,命题小组根据教学大纲进行命题,每套试题均有严格的命题细目表、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

临床医学类专业考核采取课程考核和阶段综合考试相结合的学业成绩考核形式,覆盖科学与学术、临床能力、健康与社会、职业素养各方面。结合医学教学特点,PBL课程有科学规范的评估量表;临床实践技能采用OSCE多站考试,每站均有客观的评分标准;临床毕业实习除通过实习手册等手段进行考核,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形成性评价的实施和反馈。


25、学校关于考核结果申诉的相关制度及实施情况是什么?

答:医学院要求各院系执行《华中科技大学普通本科生学籍管理细则》文件的相关规定,即课程成绩由任课教师在结束性考核完成后10个工作日内录入,学生如对评分有异议,可在成绩上网公布10个工作日内向所在院(系)提交查阅成绩的书面申请;学校教学主管部门批准后转开课教师所在院(系)代为查阅,查阅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学生本人;学生对查阅结果若仍有异议,可向学校教学主管部门提出复查成绩的申请,学校教学主管部门将根据实际情况组织专家复查,复查结果为最终结果。

医科各院系每学期定期接受申诉,由学生本人提交书面申请,经学生所在院系和教务管理部门批准后,院系组织相关教研室调取学生答卷,阅卷小组现场查阅试卷并据实填报《华中科技大学本科生课程成绩复查申请表》,复查结果一式两份,一份随试卷存放,一份存学生所在院系。医学教务处负责医科各院系学生考核结果申诉相关工作。

近三年来,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关于考核结果提交申诉60余份,医学教务处和相关学院完成试卷复查相关工作,学生无异议。


26、医学院分阶段综合考试改革如何开展的?

答:分阶段综合考试改革:按照八年制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设计,兼顾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要求,结合医学院OSCE考试平台建设和SP培训体系的逐步完善,医学院自2008年起开始对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实行三阶段综合考试改革,即在基础医学(第8学期)、临床医学(第11学期)、临床实践(第16学期)三个阶段组织综合考试;每个阶段考试均由理论综合考试和实践技能考试两部分组成,其中理论综合考试强调结合临床案例的MCQ,实践技能考试实行OSCE(基础为OSPE)形式的考试;各阶段的理论考试与实践考试成绩分别作为六门课程(基础综合考试、基础实践考试、临床理论考试、临床基本技能考试、临床综合考试、临床能力考试)的成绩记载,该成绩纳入淘汰制管理,并作为毕业资格审核的依据。

根据八年制三阶段综合考试改革的进展和成效,医学院从2009年开始对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的考试逐步进行了以下方面的改革:第一,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四门临床课程由教务处统一组织两个临床学院教师命题、审题,统一考试、统一阅卷,后期扩展到其它临床主干课程,包括眼科学、头颈外科耳鼻咽喉科学、皮肤性病学、神经及精神病学、传染病学和医学影像学,保证了临床培养质量的同质化;第二,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学生第7学期末增加了临床阶段的OSCE的考试,设12考站,强调初步临床能力的评价;第三,毕业考试理论部分包括内外妇儿四科8个病例分析,同时增加了结合临床案例的MCQ内容;毕业OSCE的考试增加到16考站,增加了医学生基本技能操作的考核和SP的考核,进一步加强了与执业医师考试和毕业后医学教育的衔接。

分阶段考试的改革,特别是理论考试计算机化、实践考核OSCE等,为学校积极参加国家临床执业医师分阶段考试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7、医学院如何开展形成性评价?

答:医学院鼓励开展形成性评价:医学院强调反馈对改进教学的作用,倡导教学过程中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并要求任课教师对学生表现及时进行分析和反馈,以改进学习与教学。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形成性评价的相关研究,2016-2020年形成性评价相关教研项目共有10个校级项目和1个省级项目获得立项。在课程教学中,鼓励教师用随堂考核、实验报告、课程综述等形式开展形成性评价,特别是PBL教学评价形式,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动态评价和反馈;在临床实习教学中,注重对医学生在病例讨论、教学查房、临床技能教学中的课堂小结、见(实)习手册、实习活动小结等形式的形成性评价。

医学院还实施Mini-CEX(小型临床演练评价)和DOPS(操作技能直接观察)对学生所习得的临床能力进行量化评价并及时反馈。初期仅在部分科室进行小范围试点;2020年制定了适应我院实际情况的Mini-CEX和DOPS的评价反馈表和实施方案,并逐步研发了线上评价系统,方便临床带教教师使用。教师使用Mini-CEX结构化表格,在门诊、急诊、病房中直接观察实习生的临床诊疗过程,评价并实时反馈,关注的内容包括医学面谈技巧、体格检查技巧、人文关怀、专业素养、临床判断能力、咨询建议、交流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效率等;DOPS则通过对学生临床操作能力直接观察评价。


28、医学院基于教育测量学的考试分析包括哪些内容?

答:医学院按照《华中科技大学本科生考试管理工作细则》要求,开发考试分析软件,供医科各院系和学系教研室在课程考试结束后,进行基于教育测量学的考试分析,包括对考试整体结果的分析,试题的难度、区分度、考试信度和效度分析,以及从专业角度对命题质量和教学质量的分析等。


29、考试分析结果如何反馈?

答:考试分析结果通过下列形式反馈给有关学生、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其中对学生反馈,课程考试结果以成绩形式,通过华中科技大学本科生教务管理系统(HUB系统)让学生知晓;对教师反馈,通过教研室会议全面总结考试情况,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后续的改进措施;对管理部门反馈,以考试分析报告的形式总结课程考试情况和改进教学的措施。此外,医学教务处还将临床理论教学阶段主干课程统一考试成绩、临床阶段综合考试、毕业综合考试进行分析,结合国家执业医师考试情况分析等进行动态监测,将分析结果通过教学工作会议、专项调研等形式反馈,用于指导各院系临床教学工作。



第四章 学生


30、华中科技大学临床医学类专业的招生录取情况如何?

答:学校医学专业年招生规模原则上控制在900人左右。临床医学专业中,八年制每年招收100人;五年制国内招生规模在250人左右(含国家统招及港澳台地区);六年制中德实验班每年招生30余人(2019年后全部面向全校各专业选拔);临床医学类专业留学生(MBBS)每年招生60人左右。


31、学校临床医学类专业有无转专业制度?如何具体实施?

答:医学院执行《华中科技大学普通本科生转专业管理办法》,施行“转出无门槛,转入有要求”的转专业政策,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业情况和专业志趣申请转入其他专业学习,临床医学类专业学生可以第一学期初参加启明学院各类实验班选拔、第一学期末、第四学期末等阶段提出转专业申请。学生经过转专业考试、转入院系面试选拔、学校批准、发文公布等环节,可转入其他专业学习。


32、同济医学院对学生进行学业、职业咨询与指导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答:同济医学院通过组织框架设置、制度保障落实、师资选拔培训、开设生涯教育课程、开展就业见习活动和搭建就业平台六个基本的咨询和指导功能以及院系开展的特色工作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学业、职业咨询和指导,形成“6+X”的学业、职业咨询和指导体系。医学院相关院系开展特色工作有:“蒲公英的约会”朋辈辅导;“新生导航计划”;组织新生参观同济医院院史馆和病房;“治小家,医大家”——亲友健康管理医学人文实践;“医路探索”讲座系列活动等。


33、医学生们对医学院的学业和职业咨询满意度的情况如何?

答:学校通过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发展情况调查、学情调查和参与中国医学生培养和发展质量调查(CMSS),以及日常管理中的沟通交流机制等途径,了解学生对学业和职业咨询的满意度情况。同济医学院毕业生(针对2017年前医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及发展情况调查报告显示,80%以上的学生满意学校就业工作如指导课程、讲座、活动和职业测评及咨询等,学校学情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对学业和职业咨询满意度较高。2020年中国医学生培养与发展调查报告显示学生对学业指导与咨询的均分为3.8,对职业规划与指导的均分为3.72,学生对于学校学业和职业咨询满意度均较高。


34、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奖助学金有哪些?

答:学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了详细的奖助学金评选方法和资助资金管理办法。奖学金包括国家奖学金、人民奖学金、社会捐助奖学金等,助学金包括国家助学金、国家或学校临时生活补助、社会捐助助学金等,同时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勤工助学岗位。同济医学院每年为本科学生资助额度约400-500万元,用以奖励优秀学生和保障困难学生正常学习和生活。其中,近年来较为著名的社会奖学金有:裘法祖奖学金、复星医药奖学金、海外校友奖学金、美捷登奖学金、玛莎拉蒂蓝色种子奖学金等。


35、同济医学院心理咨询机构的设置及开展情况如何?

答:同济医学院心理咨询机构主要包括华中科技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各附属医院的神经精神科。医学院心理中心现有专职咨询师2名,兼职咨询师10名,精神科医生3名。项目开展情况主要包括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包括个体心理咨询与团体心理辅导,心理评估与危机干预。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建构“悦心之声健康成长联盟”,推进心理健康进班级活动,学生心理骨干队伍培养,学工战线教师心理培训,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和活动开展等。


36、学校哪些机构有学生代表参加?学生代表参与情况如何?

答:学校党代会、教代会、学校暑期工作会议、教学指导委员会、学生申诉委员会、人才培养相关会议、团代会、学生代表大会中均设立学生代表,积极发挥学生在人才培养、发展规划和学校治理等方面的作用。在每年暑期工作会议中,均会邀请学生代表对学校重大改革发展议题进言献策。在教学指导委员会中,院和校两级均设置若干名学生代表,对于教学中的重大事项进行决策。学生代表大会充分保障学生权益,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广泛收集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种问题,进而提升学校管理服务水平和学生获得感。此外,学校还积极通过各种形式,发挥学生代表的作用。如“校长有约”、“校长午餐会”、期中教学检查等,从不同层面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行沟通交流。


37、请描述同济医学院社团活动开展情况?

答: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社团工作,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由学生工作部牵头组织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学生社团业务相关领域专家成立学生社团建设管理评议委员会,校团委会同相关部门和院系,在学生社团指导权责划分、政治建设、制度建设、指导教师配备、经费保障支持、有关专题培训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和探索,有序推进学生社团规范管理和活动开展。同济医学院现在各类学生社团30个,培育“一社一品”项目8个,每年举办社团文化节、社团风采展、体育嘉年华、琴缘音乐节等学生社团活动200余场次。



第五章 教师


38、学校专任教师资格认定的流程和考查办法?

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和教育部有关规定,教师资格证是教师资格认定的体现。根据湖北省教育厅通知要求,学校每年春秋两季、分两批统一为未办理教师资格证的在职在岗的专任教师(含专职辅导员、附属医院临床教学人员),对申请人员的资格审查、思想品德考察、身体健康检查等工作,采取认定考试与师德专题培训考核相结合的办法,综合评定申请人员的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试用合格并在申请高校教师资格时合同存续期在一年(含1年)以上,进行教师资格证认定。


39、学校专任教学人员及辅导员、临床教学人员的聘任条件和聘任办法?

答:学校制定了《教师职务聘任实施细则》相关政策,对在职或拟聘专任教学人员及辅导员、临床教学人员的聘任,从聘任基本条件、组织机构、评议、聘任机构、聘任程序等五项内容作了详细规定。基本条件包括聘任对象的政治思想、学历资历;组织机构包括学校教师聘任委员会及下设的聘任办公室及学术评议组、院系教师聘任组及学术评议组;形成了从院系到学校的评议和聘任流程。


40、医学院教师队伍建设的标准是什么?

答:按照建设世界一流医学院的要求,针对医学教学和科研特色,引育并举,打造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的较高水平教师队伍,为保证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奠定基础。


41、学校制定的师资政策对教师职责是如何规定的?

答:学校教师职务岗位分为教学科研并重型岗位、教学型岗位、科研型岗位、社会服务型岗位等四种类型岗位,每一岗位都有详细职责要求。教学科研并重型岗位以教学科研并重、教学型岗位以教学为主、科研型岗位以科研为主、社会服务岗以服务社会为主。


42、学校如何对教师业绩评价,评价结果对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岗位聘任有何影响?

答:学校对教师业绩评价以教师职务、岗位职责要求为依据,以客观、公正、公开、规范为原则,以德、能、勤、绩为基本内容,对受聘教师的政治思想表现、职业道德、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工作业绩和履职情况等进行全面考核,重点考核师德、教风和工作业绩。学校和各院系依据教师业绩评价结果,综合采用外部评价(各种函评、会评等),结合内部评价(各级学术委员会、聘任委员会等)等形式,开展教师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岗位聘任等工作。

教师职称评定和聘任合同分为无固定期限合同和固定期限合同两种。副教授以上岗位一个聘期为四年,其他岗位一个聘期不超过三年。考核评价结果是续聘、解聘、调整岗位、职级升降、工资待遇和奖惩等重要依据。聘任高一级岗位者,要求近三年考核合格。


43、学校如何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活动(含临床教师)?

答:学校制定了《华中科技大学关于加强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见》等专门文件,明确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活动。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的同时,鼓励冒尖,支持创新,特别注重高层次人才的发展;根据教师的不同层次和发展的不同阶段,帮助和指导他们制定专业发展计划,特别是关注和指导拔尖人才的专业发展计划的制定;设立教师专项基金帮助教师专业发展,在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教师综合素质提高、相关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四个方面做出较为详细的安排。学校成立了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和医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提供教学咨询服务和开展教师教学能力培训。

学校在《华中科技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实施办法》中明确了:选派德才兼备、潜力突出的年轻教师赴国际一流大学或研究机构,师从一流导师,研修一流专业,开展学科领域前沿研究,提升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培养造就一批优秀青年拔尖人才;资助期限为两年,分为国外生活补贴(80%)及研修绩效奖励(20%)两部分。

在此两项政策的基础上,还按照教师层次分别制定和实施《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卓越学者计划”实施办法》、《华中科技大学“学术新人奖”实施办法》、《华中科技大学自主创新研究基金管理实施办法》等一系列举措,来支持不同层次教师的专业发展活动和国际交流。这些政策和举措涉及全体教师,也包括临床教师。


44、学校通过哪些渠道保证教师参与学校/院管理和政策制定?

答:学校教师参与管理和政策制定的机制包括学校党代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学校/医学院/院(系)的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这些机构主要由教师组成,教师可以通过提案或者参加会议发表意见和建议等多种方式参与学校或者学院相关管理和政策制定。与师生、教职工权益密切相关的文件制定,通过学校职能部门—学院(系)对应的办公室—系/教研室(或实验教学中心),向教师征求意见,沟通完善后再正式公布实施。


45、学校通过哪些途径使教师对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计划有充分的了解?

答:学校和医学院通过暑期工作会议、本科招生宣传培训、教学研讨会和专题教学培训等途径;各学院通过本科招生培训暨动员会、年度本科教学研讨会、学期本科教学工作会议、新进教师培训会等教育教学活动,促进教师了解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计划。教师可以通过华中科技大学本科生院网站或院系网站获取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参加系/教研室或整合课程教学团队/PBL教学团队集体备课、预讲等教学活动,了解授课班级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课程教学要求;通过参加教材编写、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教案的编写等,进一步深化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认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课堂教学、指导学生课外活动,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46、学校教师活动与教师发展政策如何保证教师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职能的平衡?

答:医学院和各院系定期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关问题,建立领导与教师联系服务制度,尽可能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倡导学术自由、平等竞争,关心教师思想,让教师凝聚到学校的“双一流”建设中来。学校每学期召开一次教师座谈会,院系不定期召开座谈会,听取教师对专业发展的意见,进一步加强学校领导与广大教师的沟通与联系,为教师平衡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医学教师通过积极申报学校“华中卓越学者计划”(含教学)、“学术新人奖”、“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学术前沿青年团队支持计划”、博士后队伍建设等相关人才建设项目,享受学校教师学术休假制度、“伯乐奖”、“三育人奖”、“师德先进个人”专项奖励制等政策,参与教师讲课比赛、新进教师岗前培训、现代化教学技能培训、教师外语培训、青年教师学术前沿团队学术报告或前沿探索论坛等,提高综合素质,以促进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平衡发展。近年来医学院教师获得了以上计划的支持,包括112名医学华中学者、8支学术前沿青年团队、245名医学博士后等。


47、学校如何依据教学需求合理配置师资?

答:(1)为适应PBL教学扩大应用面的需要,建立了跨学科PBL教学团队。(2)根据不同课程需要,组建跨院系、跨学科教学团队。根据器官系统整合课程教学实际,建立了跨学科的教学团队,定期进行集体备课和教学法研讨活动;鼓励组建跨学系团队共同承担课程教学。(3)根据基础科研训练需要,实现优质师资共享。鼓励跨院系跨学科培养人才。(4)临床理论课程教学中高级职称教师全程参与专业理论教学、整合课程教学,教授上课率在80%以上。(5)临床实践教学中“临床模拟技能”和“临床模拟思维训练”课程师资以临床技能竞赛培训师资、讲课比赛技能组获奖教师及临床技能项目主要开设科室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共同组成教学团队;临床见实习的床边带教由各教研室选派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意识强的高年资住院和主治医师担任临床实践带教工作,包括以教授医疗组成员为教学指导团队,并指定一名高年资主治医师全程指导学生临床见习和实习;将MDT模式引入临床实践教学,由院士、院长、科室主任领衔开展多学科教学查房等。(6)传统基础医学学科(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师资不足问题,医学院一方面加强教学梯队建设,注重引进具有医学教育背景的青年人才,选留或招聘一批优秀博士加入教学队伍;另一方面对新进教师(包含无医学背景)进行教学资格准入,要求对拟讲授课程进行全程听课并撰写听课个人小结、参加教学培训、与本科生同卷考试并且成绩达到优秀,再进行预讲,准入后,学院重点跟踪听课,强化医学课程讲授能力培养。



第六章 教育资源


48、请描述华中科技大学医学教育的经费筹措渠道?近五年,同济医学院本科医学教育经费支出主要在哪些方面?

答:华中科技大学医学教育经费来源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财政拨款预算收入,包括教育拨款预算收入、科研拨款预算收入和其他拨款预算收入;二是事业收入,包括教育事业预算收入和科研事业预算收入;三是非同级财政拨款预算收入,包括中央拨款和地方拨款;四是投资预算收益;五是其他预算收入。医学教育经费筹措主要包括学校相关经费的拨付、附属医院(临床学院)教学投入等。

学校医学教育经费主要用于教学用资料和图书、教学实验用材料及低值易耗品、实验动物、学生活动、教师培训、教学差旅、维修维护、测试加工、技能竞赛、体育活动、软件、数据库及设备购置等费用。


49、请描述近年来学校在经费上支持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情况?

答:学校对医学教育教学经费一直保持倾斜投入的政策导向,每年拨付专项经费,用于推进“新医科”教育教学改革(如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等)、巩固本科教学基础地位、提升医学教师教学能力、探索拔尖人才培养、本科生海外交流、教学研究与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学校专项拨款支持的本科教学经费包括教学业务费、教学专项经费、实验室保障与建设专项、思政工作专项经费、体育维持费、信息化建设专项等,这些经费统筹用于本科生教学、支持教师和学生学习能力培养、课内和课外教育教学活动发展的各个方面。近3年支持医学院改革与发展投入经费合计约4.68亿元,投入项目包括智慧教室建设、转化医学大楼建设、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图书资源建设等,有力地支撑了课程整合、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科研思维等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50、请描述同济医学院的实验教学资源?

答: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临床技能实践教学中心、预防医学实验中心先后获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附属协和医院、附属同济医院分别为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医学院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5238台套,价值84482万元,其中10万元以上教学科研仪器设备763台套,价值66795万元;基础医学实验中心由机能学、形态学、细胞分子生物学中心实验室和学生科研平台组成,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有实验技术人员44人,实验教学仪器设备2400余台件;医学院面向16个医学专业开设28门实验课程、574项实验,年实验教学量达38万人时数。所有实验室均向学生开放。


51、请描述学校/医学院(部、中心)的临床技能中心/医学模拟教学中心情况(如发展沿革、设备设施、地点、管理团队、师资队伍等),及其在教学、教育培训等方面发挥的作用。

答:发展沿革:医学院临床技能中心主要依托国内知名三甲医院附属协和医院和同济医院建设,2007年被评为首批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8年被评为首批国家级临床技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0年成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临床(及公卫)学组副组长单位,2011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012年通过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验收。2013年至今,按照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议要求,每年提交项目建设年度报告。

设备设施:中心建设面积约5500平方米,拥有仪器设备固定资产总值4428.9万元,是以高科技模拟设备为基础,集示教、操作、考核、科研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全方位临床技能实践基地。中心拥有监控室、计算机室、保密室、教室、各类独立实验室60余间,设有临床基础技能训练平台(含体格检查训练、手术基础训练、医学检验训练、医学影像训练)、临床专科技能训练平台(含内、外、妇、儿、急救、 护理等分科技能训练)、临床高级技能训练平台(含腔镜技能训练、内镜技能训练等)、临床综合思维训练平台(含临床思维训练、急救思维训练、网络自主学习、网络考试评估)、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0SCE)平台。

师资队伍与管理团队:中心配有专职教学管理和教学辅助人员14人,有教学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129人。专兼职人员技术职称兼具高级、中级、工程师等多种职称层面,学历和学位多为博士学。兼职教师主要来自两所附属医院,包括两院院士、教学名师、长江学者、杰青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中心注重教师教学水平的培养,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组织的各类教学能力、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方法的培训。

教育教学与培训:中心每年承担6000余人次医学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员、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及各类医务人员的临床技能教学、培训及考试考核任务,其中包括医学各专业近4000人的物理诊断学、实验诊断学、医学影像学、手术学、临床基本技能、临床专项技能等必修课程和临床思维训练、常用急救知识与技能、临床技能模拟训练、麻醉学、急诊医学、小儿外科等选修课程的实验实践教学。中心还承担了湖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技能结业考核任务,2020年培训及考核全省各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含专业硕士研究生)临床技能课程等人员近600名。

在做好日常教学、培训、考试工作的同时,中心每年还承担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其它医学专业临床技能教学培训任务,2020年中心承担了院级、校级等各级临床技能竞赛的学生培训、竞赛组织、考试、命题和竞赛裁判等工作;组织了“第十二届医学生临床医学知识与技能决赛”,为医学生加强临床能力培养奠定了基础。此外,中心还作为国家医学考试中心湖北省考区考官培训中心,每年推荐执考经验丰富的教授作为省医学考试首席考官,主持全省各考试基地技能考试考官培训工作。

近年来,中心教师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在国家级、省级教师教学竞赛和大学生技能大赛中频获佳绩。2020年初,在新冠疫情爆发下,按照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要求,技能中心迅速转变临床实践教学方式,积极组织开展线上实践教学,包括网络直播或录播临床技能授课、直播演示临床技能操作、更新原有录制的操作视频、推进基于虚拟标准化病人的临床病例讨论和教学查房等。同时,学生通过在线虚拟操作系统、在线题库(影像判读、心电图判读等)和远程视频练习临床技能,进行在线训练和临床技能操作考核及评价,保障了疫情期间临床实践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52、请描述同济医学院图书期刊资源情况?

答: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医学分馆总面积12578平方米,阅览座位1100个,建有内容丰富的医学文献信息资源体系,馆内设有“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医学)、“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查新咨询单位(编号420117)”,是华中地区最重要的医学文献信息中心。截至2020年12月31日,纸质藏书总量72.99万册。近三年用于生命科学和医学的资源订购费用年均2000万元左右,其中2020年为2086.18万元。医学电子资源内容涵盖医学各个二级学科,文献类型涉及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文摘数据库、电子学位论文、引文信息数据库、循证医学/临床事实型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事实数据库、学习型资源、工具类资源等。


53、请描述医学院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答:医学院校园网覆盖了全院所有的办公区、教学区和学生宿舍及部分公共活动区域。医学院现有校园网光缆97条,总长度约70多公里。校园网核心和汇聚层交换机全面支持IPv4和IPv6的接入服务、高速主干带宽达到10Gbps、分层环路光纤、多安全域的划分及防御、核心数据中心异地灾备、多链路冗余热备等校园数字化应用构成新一代校园网络。院校园网万兆端口聚合带宽为220Gbps,出口带宽达3.5Gbps,接入118栋楼,各楼接入带宽为1000Mbps,桌面接入带宽为100Mbps,无线网接入速率达到100Mbps,结构化布线端口约8500个,注册用户人数(含临床学院)约2.6万,为师生提供相同数量的电子邮箱,师生日均处理接收的邮件有7千余封、日均处理发送的邮件超过1万封。校园网无线AP总数达3500多台,无线网支持IPv4和IPv6接入服务,全网运行SAM身份认证系统,实现了有线和无线上网的统一管理。同时,校园网还构建了比较完备的安全体系,做到了安全可防护,事件可追溯。医学院拥有线下的用户服务大厅和线上运行的呼叫中心系统,全方位为校园网用户提供一流的服务。


54、请描述学校如何有效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并探索新技术以支持学生自主学习?

答:医学院校园网已实现利用统一身份认证和网上办事大厅等系统实现管理自动化,具备教务管理(学生选课、登录成绩、学籍管理)、学生注册、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网络实时教学、电子图书馆、白云黄鹤(BBS)、内部网博客等应用系统为教学、科研、管理提供服务。在服务本科教学方面,各相关部门共同完成了精品课程教学实况录制、课件制作、多媒体网络课程制作,扩大了教学规模,丰富了教学手段,共享了优秀教学资源,拓展了教学模式。

为进一步加强网络信息传输能力,网络与计算中心已启动医学院部分学生宿舍的光网络改造工作。学校投入专项信息化经费进行医学院校园网基础建设,增补校园网信息点1500余个,增补无线网AP设备1200余台,保障了每栋教学楼,每个教室阅览室,每间学生宿舍都有稳定的校园网信号覆盖,保障所有学生在教学楼和宿舍都能够便捷无障碍地连接校园网,查询校内外的学业相关资料,全天任意时段上线人数均超过2000人

图书馆医学分馆积极开展多层面的资源建设与推广、多层次的信息服务活动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如资源荐购、阅读推广、用户培训、学科服务等;每年通过外文图书书展、院系荐购、教授推荐等方式购买重要的纸质外文医学专著与经典教科书;利用微信、专栏、海报及网站等宣传媒介推广书刊资源;开展多层次的信息调研与咨询服务,如科技查新、代检索、文献传递、馆际互借、学科服务等;建立了学科馆员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向院系发送ESI学科院系贡献度报告、ESI排名情况分析报告和高影响论文分析报告等。

为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重塑教育教学形态,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医学院和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于2019年在同济校区集中建设了一批智慧教室(共35间),占公共教室总数的38%。支持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协作学习的能力。


55、请描述学校各临床教学基地临床资源情况(如是否为综合性医院、建院时间、协议签署时间、床位数、师资情况等)?

答:直属附属协和医院、同济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培训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医院,是中部地区医疗中心、区域终极诊疗医院,综合实力位居国内前列;直属附属梨园医院是湖北省老年病防治研究中心;8所附属医院是地方专科优势突出的综合医院和特色专科医院。

直属附属协和医院、同济医院、梨园医院近年来发展迅速,有普外科、器官移植、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等8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有影像学与核医学等4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还有6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是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拥有编制床位12613张、年门诊量1300万余人次、年收住院病人近60万人次,教学要求病种齐全,为医学生人才培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8所地校共建共管附属医院拥有床位总数近1.5万张,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为国家示范社区中心。这些优质医疗资源在服务中部地区、支撑湖北和武汉的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2020年的武汉抗疫战中,11所附属医院共投入约1.5万张病床、3.4万名医护人员,收治了全武汉市近一半的新冠危重病人,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附属协和医院历史悠久,现有本部、西院、肿瘤中心和金银湖医院,编制病床5800张,年门急诊量670万人次,住院量29.8万人次,住院手术11.4万人次。协和医院心脏移植领跑全国,心肺联合移植术、连体婴儿分离术、骨髓移植、腔镜下巨结肠切除术、细胞治疗临床研究等居国内领先水平。医院现有在职职工7742人,其中,高级职称近70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7人,双聘院士7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卫生系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2人,入选湖北省医学领军人才工程第一层次5人;博导264人,硕导532人。拥有12个国家重点学科(含培育)学科和25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5个专科挂靠湖北省质控中心,形成具有广泛影响的优势学科群。

附属同济医院随原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整体搬迁到武汉,现有主院区、光谷院区、中法新城院区三个院区,编制病床5613张,设62个临床和医技科室,拥有国家医学中心1个、国家重点学科(含培育)1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30个(全国第二),妇产科被评选为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湖北省唯一),康复科是世界卫生组织指定的研究和培训中心。百年同济,名医荟萃,现有在岗职工96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2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8名、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2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1名,特聘45名院士为同济医院兼职教授,博导338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96名。


56、各基地的教学安排及质量监控如何实施?

答:直属附属医院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按医学院统一要求与部署,通过临床学院统筹管理本科临床教学工作与质量监控,保障本科教学有序开展。各学系教研室按照临床学院下达的学期教学安排组织临床教学任务(包括临床课程和实践教学),保证其教学安排内容紧扣临床实际,确保学生有足够渠道充分接触应学习掌握的疾病病例。临床技能中心由临床学院组织建设与管理,为不同层次医学生、规范化培训医师和院内医师教学培训提供支持。附属医院(临床学院)成立教学委员会,全面指导与监督院内各类教学活动的开展与实施情况。教学委员会下设本科教学督导小组与医疗文书书写指导小组。督导小组成员按临床学院要求,定期对各临床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抽查督导,当堂与授课教师进行沟通与指导,并将督导结果反馈教学管理部门用于后期改进。为进一步保障医院临床教学质量的标准化、同质化,临床学院对临床一线带教教师定期或专项开设教师临床教学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内容涵盖临床教学方法培训、教学查房技巧培训、形成性评价方法教学等临床教学核心环节,以期不断提升与改进临床实践教学质量。


57、请举例说明学校如何保障学生最大程度地获取患者的相关信息及使用医疗信息系统?

答:①根据实习生管理规定的要求,学生在实习轮转时,必须要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管床,期间须掌握、监控病人的基础病情,承担换药、书写大病历、办理病人出院等具体工作。②联合医院网络中心和医务处构建本科临床医学生临床电子病历操作系统。电子系统包括登录页面、入院记录、医嘱记录、手术谈话记录及出院记录五大模快,学生获得科室授权后,即可进入系统撰写电子病历。同时,要求带教老师对学生书写病历进行审核及电子冠签,以保障病历书写质量。③学生在医学影像PACS系统中能够查阅患者信息,获得相应权限授权的情况下可在PACS系统上提交报告,并交由上级医生审阅。同时,在上级医生批阅后,学生还有直接查看修改内容,进行二次学习的权利。④在医疗信息系统支持下,定期开展教学查房,Mini-CEX和DOPS形成性评价广泛推广。⑤移动客户端的最大化利用。学生可通过手机“HT移动医生”等APP客户端,查看各种检查结果,用于PBL讨论等自主学习环节。同时通过医疗小组微信群,了解上级医师交班汇报,总结病人病情,更详细的了解相关疾病信息。


58、请描述学校教育专家/医学教育专家参与医学教育重要问题的情况。

答:校内外教育专家在医学教育教学理念、教学研究与改革、教学运行及质量保障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包括:①在医学教育教学模式确定、医学人才培养计划调整和重大教学改革等事项中,文历阳教授、陆定中教授等作为全国医学教育专家接受咨询,并把握国家教育和医学教育政策大方向,倾力指导学校医学教育重大教学改革,如八年制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PBL教学改革等。②医学院充分发挥教育专家在教学改革中的导向作用,推广教育专家的研究成果,指导课程整合、教学改革与实践工作。文历阳教授的“我国医学教育学制学位改革研究”、“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模式研究”教学成果为医学院八年制医学教育“八年一贯”人才培养模式奠定基础;马建辉教授的“以能力为导向的医学整合课程模式改革实践”教学成果为医学院成功实施课程整合教学改革作出规划;陈建国教授的“创建“六轮齐驱、四能并举”全方位立体化育人模式”教学成果为医学院本科人才培养工作指明方向。③搭建多层次引智平台,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一是通过多层次引智项目(国家、湖北省和学校双一流项目),共引进来自美、德、法、加等6个国家的长期外国专家15人;二是近五年来,共授予外籍专家105人荣誉学衔,其中名誉教授2人、顾问教授1人,客座教授102人。这些国外专家参与医学教育政策研究、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项目评审、青年教师培训、教育教学管理咨询等活动,提升了医学院师资队伍水平和教学能力,拓宽了学生的国际视野。


59、请描述教育专家/医学教育专家在医学教师教学发展及教学能力培训方面发挥的作用。

答:医学教育专家直接参与医学教师教学发展项目活动,为学校医学教师教学发展及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指导和帮助。如:①PBL教学改革初期,曾多次邀请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关超然教授、台湾中山大学医学院李孟智教授等到校培训,不断更新教师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②2007年以来医学院持续与德国海德堡大学医学院继续联合举办了十一届中德医学教育联合师资培训班,德国海德堡大学Michael Kirschfink(迈克尔·科尔希芬格)教授带领海德堡医学院教师培训团队和医学院教师培训团队,共同为医学教师带来先进的教育理念及教学方法,共培训医学院骨干教师745名,其中包括临床教师近600人次;中德联合师资培训项目为医学院教学改革的深化、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③为推动学校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课程改革,培养一批优秀骨干教师,不断提高本科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特邀请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会院校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教育科学研究院赵炬明教授为我校教师进行SC本科课程改革系统培训,该培训共分四期,历时两年完成,截至2019年为止,共有来自学校各院系的28名教师参加了培训;④文历阳教授等一批教育专家还积极参与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教师咨询服务活动,尤其在个人面对面教学咨询服务和中期学生反馈咨询服务等方面,已经为52人次教师的教学咨询疑惑进行了解答,为10余位教师开展中期学生反馈咨询服务,帮助他们发现并解决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⑤不定期邀请国内知名医学教育专家,如中国医大孙宝志教授、北大医学部王维民教授、国家医考中心李建国教授、吉林大学迟宝荣教授、中山大学王庭槐教授、北大人民医院周庆环教授等,到校指导教学改革发展和教师能力培训工作,为学校医学教育教学各项工作提供专家支持。


60、请描述针对医学教育,学校如何制定并实施与国内或国际其它教育机构合作的相关政策。

答:学校制定国际交流合作“十四五”专题规划,明确提出对标“双一流”建设目标和实施“六大计划”的国际交流政策:国际合作伙伴计划、国际化人才培养计划、国际化师资建设计划、国际科研合作培育计划、国际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国际化服务能力提升计划。完成“六个转变”:学校发展从“国内一流”到“国际名校”的转变,国际科研合作从“产出效果”到“打造品牌”的转变,学生交流从“走进名校”到“名校研学”的转变,来华留学从“广收学生”到“广招优才”的转变,教师队伍从引进“外籍教师”向引进“国际名师”的转变,校园风貌从“立足本土”到“融通世界”的转变。打造国际品牌,实现“全面倍增”:到2025年,本科生赴海外交流学习3个月以上的人数和国际组织任职实习的人数实现“双倍增”;国际教师人数实现倍增;教师国际参与度指标实现倍增;国际科研合作基地数和项目数双倍增;欧美澳新国际学生倍增;全英文授课精品课程倍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机构)数倍增。


61、同济医学院在国际医学教育交流与合作方面的现状如何?有什么样的优势与特色?

答:由于历史渊源关系,对德交流是医学院的传统优势。近年来,医学院打造新的国际合作网络,确定了“巩固德国、布局一带一路、开拓欧洲、兼顾美加日澳”的全新工作思路,同时,积极配合学校实施“一校十校”、“一院一校”、“四力提升”等计划。医学院目前签署并生效的国际校际合作协议共40余个,与德、日、美、英、法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余所大学、医院、研究机构等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目前有学生交流项目30余个,医学院学生在校期间有一个月以上出国交流经历的学生大概占比为10%-20%。

优势:医学院先后与德国海德堡大学、杜伊斯堡-埃森大学、马尔堡大学等30多所大学签订了70多个合作协议,在医学人才培养、师资培训、学生交流、科学研究等方面建立了密切的校际合作关系,是中德医药卫生领域交流的重要窗口。成立于1984年的中德医学协会和德中医学协会在全国13个省(市)设有分会,会员达2000余人,附属同济医院为理事长单位;每年在中德两国轮流举办一次联合年会,现已连续举办32届。附属协和、同济医院是德国十余所高校的临床实习基地,已接受近千名德国学生来临床实习,医学院近年来年均派出近70人赴德国高校临床见习。自2008年以来成功举办11届“海德堡医学教育联合培养师资培训班”为医学教育人才培养夯实基础。2017年以来,同济医学院成功举办了海德堡大学日、杜伊斯堡-埃森大学日、马堡大学日,挂牌了“感染与免疫国际联合实验室”等三个中德国际联合实验室。2021年我校提出建设“中德医学教育联盟”的倡议,目前已得到海德堡大学等五所德国院校的积极支持,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十所医学院校领导齐聚我校举行了筹备会,一致同意我院作为联盟中方主席单位。

特色:①“一院一校”建设硕果满枝。即医学院的每一个二级学院都与海外一所知名大学建立亲密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开展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基础医学院与英国伯明翰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并实现了双向学生交流。公共卫生学院与哈佛大学公卫学院在大型队列研究成果显著,发表高水平论文对提升学科国际影响力起到重要作用。附属协和医院与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的科研合作成为华中大国际合作典范。附属同济医院与德国海德堡大学“中德医学教育联合师资培训”项目成为华中大教育国际合作示范区。②“联合科研平台培育”项目成绩斐然。医学院五个国际联合实验室先后挂牌,附属协和医院与杜伊斯堡-埃森大学“感染与免疫国际联合实验室”、附属协和医院与海德堡大学“中德胰腺癌个体化治疗实验室”、药学院与德国马堡大学“中德天然药物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生殖健康研究所与美国韦恩州立大学“国际妇女健康研究项目”等。③引智项目蹄疾步稳。近年来,医学院已逐步建成“以国家项目为牵引,以省部项目为补充,以校内重点项目为培育”的金字塔引智体系。目前拥有“111引智基地”2个,湖北省国际合作基地3个。通过各级各类引智项目每年引进数百位海外专家来校开展长短期教学、科研合作、学术交流,聘请了数十位长期外籍专家在校任教,为数十位世界知名学者授予了我校名誉学衔。每年派遣数百位教职工(含管理人员)出国进行交流和学习,组织十数场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



第七章 教育评价


62、同济医学院对医学教育的监督与评价机制是怎样的架构和机制?

答:学校建立了学校(医学院)-院系-学系(教研室)三级的教育评价机制和学校-学院两级本科教学督导制度。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学校本科教学督导团(医科组)是医学教育评价的业务指导机构和专家机构,对医学教育本科教学各环节实行全过程监督和评价。医学教务处不断修订和完善医学教育本科教学相关质量标准,医学学工处负责招生工作调查评价、毕业用人单位调查和医学生评价等的组织和信息收集整理。两部门将收集到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学评价情况,整理分析,及时反馈并用于医学教育决策、专业建设、院系评估和课程计划的改进。

医科各院系及附属医院分别成立院系本科教学委员会和教学督导专家组,设有教学办公室和学生管理办公室,按照学校和医学院评价工作的要求,组织实施专业建设、课程与实践教学评价、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教学状态评估和教学检查等工作。各学系(教研室)接受学院教办或学办反馈的信息,不断完善教学工作,同时也开展同行听课,收集一线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信息,反馈给学院教办和学办。预讲和集体备课、专业老师听课等制度的实施为具体教学环节的质量监督提供了保障。


63、学校对教育计划是如何进行评价的?

答:医学教务处设计医科人才培养计划的整体评价方案,定期对教育计划进行全面评估,包括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要求、课程结构组成、计划执行和资源保障等5个维度18项指标的具体内容,在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中进行问卷调查,并系统收集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家长代表、用人单位和毕业后教育机构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对数据加以分析,为教育计划的修订和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此外,医学院和各院系还通过不定期召开教学督导专家、教师和学生座谈会,开展毕业生调查,分析本校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结果报告等方式,系统收集关于教育计划的反馈信息,对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进行监督、评价和完善。


64、医学院对教育过程是如何进行质量监督的?

答:医学院坚持的“六位一体”教学监控评价系统覆盖了医学教育教学全过程,具体包括学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制度、医学院及院系教学督导组教学检查制度、学生评价教师教学制度、管理干部听课制度、学生教学信息网反馈制度和考试评价制度,对教育过程中发现和存在的问题,通过教学简报的形式,定期公布,同时及时反馈到与教学有关的各部门,要求在相应的时间给予解决。


65、同济医学院对医学教育的结果是如何进行评价的?

答:医学院对教育结果的评价形式包括课程考试、分阶段综合考试、毕业论文答辩(八年制)和对往届毕业生质量调查等。课程考试和分阶段综合考试结束后,医学教务处和各院系组织专项考试分析,将分析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学院用于课程计划的调整。医学学工处每年在召开供需见面会时组织用人单位毕业生质量调查工作。


66、同济医学院是否有对教学单位和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反馈的机制?

答:有。医学院每学期组织开展评教工作,对课程和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采用督导评价、同行专家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获取的信息经过整理后由院系反馈到教研室和教师本人;通过教代会、学代会、校长信箱、部门信箱、师生座谈会、毕业生座谈会等方式收集课程和教师教学方面的意见,经过整理后及时向教学单位进行反馈;综合评教结果反馈给医科各学院,对排名后5%的教师,提请学院核实并采取相应措施;教师综合评价结果量化用于院系教师的绩效考核、职称晋升、评优评奖、岗位调整等。


67、请描述同济医学院对医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跟踪评价反馈的制度和方法?

答:医学院按照《华中科技大学普通本科生学籍管理细则》要求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跟踪评价反馈,医学教务处组织,各院系教学办公室对学生所获学分每学年末清理一次,并按不同学年所修学分未达到该学年或者累计总学分的程度,给予黄红牌警示,同时每学年度进行一次学籍处理,包括降级、转专科、退学、结业离校和延长学习期限等。院系高度重视受到黄红牌警示的学生,列为重点对象给予相关帮扶,大部分学生通过不同帮扶手段的干预,改进学习,得以顺利完成学业。

针对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学生,医学院还制定《华中科技大学八年制医学教育学生学籍动态管理办法》,在第三、七、十一学期末,分别对学生一至三、四至七、八至十一学期学习阶段进行全面考核,不合格者异动至下一年级或六(五)学制本科相关专业学习。异动条件还包括“阶段内必修课成绩的平均绩点低于全班成绩的平均绩点减两个标准差者”的末位淘汰要求。淘汰制对培养医学生的竞争意识,形成良好的学风,确保实现培养目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68、请分别描述学校用哪些方法或途径来收集医学生和教师对教学的评估信息?学校是如何处理所收集到的信息?此条建议删除

答:医学院通过“六位一体”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系统来收集相关人员对教学的评估信息,包括:学期初-期中-期末的教学检查制度、教学督导组教学检查制度、学生评价教师教学效果制度、管理干部听课制度、学生教学信息反馈制度和考试评价制度。

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所获得的各种信息,由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最终反馈到相应院系、部门、教师和学生。例如,对学生评教后5%教师,医学院要求院系采取诊断性听课、单独帮扶等措施,帮助老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针对督导专家发现的老师授课问题、学生管理问题、后勤保障问题等,医学教务处以“教学简报”的形式定期公布,并及时与相关部门和院系联系,限期落实整改。

此外,校园网上设有“校长信箱”、“教务处处长信箱”,学生和教师可随时反馈信息和意见,并会得到及时的解决。


69、学校对学生在校期间及毕业后开展调查的类型和方式有哪些?

答:为了科学监测和评估人才培养质量,医学院重视并开展了对学生在校期间及毕业后表现的调查工作,包括教育科学研究院每两年组织一次的“本科生学习与发展调查”(2018年开始形成医学院专项报告)、学工处组织的“本科生就业质量报告”、医学教务处组织的“医学院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和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中国医学生培养与发展调查”等。


70、医学院对八年制学生在校期间和毕业后表现进行分析后,如何将分析结果作为招生政策制定、课程计划的修订及学生咨询服务的依据?

答:学校作为首批举办八年制医学教育的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囿于在校学习时间仅有八年,临床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一直是“鱼与熊掌”的关系,困扰着教师和学生。2017年医学教务处组织了八年制毕业生教学情况问卷调查,通过对回收问卷的分析,反映出八年制医学生在科研能力、创新精神和国际竞争能力三个方面的培养目标实现程度是短板,以此为依据,经过与国内外长学制办学情况的比较研究,在广泛征求专家、教师和学生意见的基础上,2020年学校正式形成新一轮八年制人才培养改革方案,方案在培养体系上做了调整,主要改进包括:①培养目标:在培养合格医生的基础上,聚焦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为毕业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成长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医学科学家和未来领军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②八年一贯、本博融通:第1年在大学,后4年在医学院学习,五年学习合格、达到要求者授予医学学士学位;后3年博士科学研究培养,达到标准者授予医学博士学位。③强化临床:进一步深化基于器官系统的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课程整合;开设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和全球健康等课程,构建学生公共卫生安全整体观念。④聚焦创新:采用全程科研素养培育与完整科研训练相结合的方式来优化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潜质的培养,全面提高八年制人才培养质量。


71、有哪些校外利益方参与了教育监督与评价?

答:校外利益方包括上级主管教育与卫生行政部门、行业专家、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学生家长等。医学院非常重视校外利益方对医学教育教学的评价意见和建设,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吸纳了省级教育和卫生行政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校外利益方代表参加;系统收集学生家长代表、用人单位和毕业后教育机构等校外利益方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并根据意见进行调整、反馈,;每年到卫生保健机构、医疗部门进行走访和调研,将用人单位对学校课程设置和教学进程安排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整理。行业专家通过医学院设立的校友会和医学协会,与学校和医学院有着广泛的联系,长年为医学院的建设出谋划策,对办学现状、专业设置、教育计划修订、招生宣传和毕业分配等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



第八章 科学研究


72、华中科技大学促进科学研究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学校积极倡导以研促教,科教融合,协调发展,协同育人。始终坚持教学科研并重,鼓励支持两者互相转化和有机结合,切实落实科研反哺教学,强化科研对育人的支撑作用,在《华中科技大学关于加快实施一流本科教育改革与建设工程的意见》中,强调科研与教学协调发展,用一流的科研成果、一流的科研条件、一流的科研环境,培养一流本科人才。


73、同济医学院是否有专门的医学教育(或高等教育)研究机构?

答:医学院设有“医学教育研究所”,挂靠医药卫生管理学院。研究所设办公室和学术委员会,内设理论研究室、教育政策研究室、管理研究室、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室、教师发展研究室。医学教育研究所自成立以来,依据医学院教育教学改革进展,开展了系列的教育教学研究,已完成和正在完成的研究项目10余个。


74、同济医学院和附属医院采取了哪些举措促进科研和教学协调发展?

答:①明确承担本科教学工作是教师的首要职责,研究制定本科教学基本要求和教学工作考核办法,落实教师教学基本要求。

②发挥高水平教师和高层次人才教学示范作用。在其聘期合同中明确本科教学工作量和教学效果要求,鼓励他们承担基础课程,开设高水平专业课程、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学科前沿课程、交叉学科课程。

③加大对高质量教学工作的奖励和宣传力度。对国家教学成果奖、国家级精品课程、高水平教材、高水平教学研究论文和重大教学研究项目加大奖励力度,完善高水平课堂教学奖励制度。

④建立教学与科研协调发展的薪酬体系。提高教学性薪酬比例,大幅提升教学性酬金水平,充分调动广大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让广大教师对高质量教学与高水平科研有同等的认同感、获得感、荣誉感。


75、同济医学院如何将医学教育研究成果用于医学教育教学的顶层设计和智力支持,并促进教学改革?

答:①以教学研究项目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12年的卓越医师培养项目“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采用以能力为导向的八年制卓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以国家和省级教学研究项目为依托,经过12年持续的研究与改革,效果显著。

以整合课程改革推动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学团队建设。2004年以来医学院将整合课程作为实施国际医学教育标准的关键环节之一,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实施了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整合“三步走”改革,建立了医学整合课程体系。

③将教学改革成果推广到人才培养过程中。《基于全人教育的医学生亲友健康管理实践教学创新研究与实施》于2018年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20年该成果作为课外必修实践内容在临床医学专业各学制的培养计划中实施。


76、学校近年来在加强医科科研条件建设方面有哪些大项目投入?

答: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总投资近3亿元的前沿与转换医学院研究院大楼已经初步建成。此外,附属同济医院建成了5万余平方米的科研大楼。经教育部批准,医学院正在按照“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标准搭建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平台以及医学和生命科学公共研究平台—“国际医学中心”。


77、同济医学院在医学教育研究方面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答:近5年,医学院共获得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9项,同时建设了一批高水平课程和教学团队,包括国家精品课程15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5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7门、国家级一流课程12门。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优秀基层教学组织4个。


78、同济医学院有哪些途径让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活动?

答: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思维培养,将其作为人才培养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将学生参与科学研究作为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主要途径有①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把基础科研训练纳入实践教学环境;②全程科研训练,将科研训练贯穿于通识教育、基础阶段、临床阶段全过程中;③搭建本科生大创项目平台;④实施科研和临床导师制。


79、同济医学院在通识教育、基础阶段、临床阶段这三个环节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途径有哪些?

答:通识教育阶段有设置科学研究类课程、早期接触科研、配备医学启蒙导师制等途径。开设科学研究方法讲座、学科导论课程;要求学生进入生命、化学等与医学研究相关实验室参与教师科研,做到早接触科研;为每位学生配备医学启蒙导师,实现早接触临床。

基础医学教育阶段有基础科研和大创项目结合、参加早期接触护理实践和预防战略实践、完成课程综述等途径。为学生配备基础科研导师,鼓励并要求学生结合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在导师指导下开展基础科研;要求学生参加早期接触护理、预防战略实践并完成实践总结或论文;要求学生在基础学习阶段每学期完成一门主要课程的综述。

临床医学教育阶段有设置科学方法教育类课程、参加临床科研等途径。开设了医学导论、医学文献检索、循证医学等课程,为学生配备临床科研导师,学生在临床导师指导下,结合临床实际和导师课题开展科研活动。


80、科研训练在学生学业成绩的学分是多少?占总学分的比例是多少?

答: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在培养计划中通识教育阶段即第一学年进行早期接触科研;进入到基础医学学习阶段参加基础科研8周;学习完公共卫生类课程后参加预防战略实践2周;后期进行完整的科学研究三年。科研训练学分占总学分23.98%,研究性学习贯穿全程培养。

临床医学专业六年制中德实验班:基础科研4周,2个学分,预防战略实践2周(1学分);研究性学习贯穿全程培养。

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在培养计划中学生可通过预防战略实践和课程训练,完善科研思维培养(4学分)。

此外,所有医学生均可通过申报大创项目(1-3个课外学分)和发表学术论文(2-3个课外学分),获得相应的课外学分。



第九章 管理与行政


81、请描述目前我校医学教育的领导与管理体制?

答:2017以来为深化医教协同,促进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学校先后制定了《关于深化医教协同 促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方案》(校发【2017】13号)和《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校函【2021】1号)文件,决定实施“统一领导、部分授权、条块结合、协同管理”的医学教育领导与管理体制;明确医学院为学校统筹、管理医学教育的机构,以学术管理和服务保障为主要职责。附属医院(临床学院)的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学术事务纳入医学院管理,临床医疗工作自主管理。学校在医学院设立了医学院综合办公室、医学学科与发展规划办公室、医学教务处、医学科研处、医学学生工作处、医学研究生处、医学总务处、医学保卫部(处)共八个正处级职能部门,具体负责医科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学生管理、师资队伍建设、安全稳定、综合治理、后勤保障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统筹管理。其中部分职能部门同时接受大学相应职能部门领导,是大学职能部门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主要负责人兼任大学相应职能部门副职。


82、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职能、组成及实际运行情况如何?

答: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审议医学教育本科生和研究生人才培养发展计划;审议医学类专业设置和新专业申报;审议医学院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评议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方案;评审医学教育改革与研究的重要成果和教材建设;指导医学本科生和研究生人才培养工作。秘书处设在医学教务处。各院系教学委员会负责本院系教学改革、课程计划的审查、教学评估等相关事项的审议。目前第二届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由34人组成,其中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4人,成员29人,主要由各院系各专业教师代表、管理人员代表、学生代表和社会卫生机构代表(含校外)组成。2018年以来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召开会议5次,先后讨论了11个会议议题,形成了6个决定(决议)。


83、医学教学指导委员校外利益方是如何参与决策的?

答: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专家构成包括:教师代表、管理人员代表、学生代表和医疗卫生机构代表等。其中包括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代表1人、湖北省医学考试中心1人作为校外利益方参与。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处主要以会议、邮件等形式与专家(含校外利益方代表)沟通,开展医学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改革和建设方案等方面的咨询工作。校外利益方积极参与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


84、学校和医学院如何对医学教育管理事项进行决策?

答: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学校工作,支持校长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校党委实行“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议事和决策基本制度,建立了科学的制度体系。学校重要行政事项由校长办公会讨论决定。医学院管理体制改革、机构设置、中层干部任免、经费预算等医学教育重大事项经医学院党政联席会研究通过后,报学校党委常委会或校长办公会决策。

医学院通过党政联席会讨论决定医学教育等领域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的使用,即“三重一大”问题。“三重一大”事项提交集体决策前,议题相关单位(部门)先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召开专题调研会,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进行合法合规性审查和风险评估。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要事项,先经过专家评估及技术、政策、法律咨询,涉及教学、学术、学位事务的重要事项,要充分听取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医学学术委员会、医学学位评定委员会等学术组织意见;对事关医学院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重要民生事项,要广泛听取师生员工的意见。医学院制定的有关医学教育的政策、方案经相关单位(部门)组织实施一段时间后,会跟进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再根据评估结果进一步优化。


85、同济医学院领导的分工和相关职责是什么?

答: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陈建国同志负责医学院工作、国际交流、留学生工作;分管同济医学院、国际交流处、国际教育学院,第一临床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第二临床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第三临床学院(附属梨园医院)。陈建国同志同时担任医学院党委书记、院长。

目前,医学院领导分工如下:

陈建国同志主持医学院党委、行政全面工作,同时负责医学研究生教学与管理工作;

党委副书记邓静萍同志负责医学院党委、行政日常管理工作,分管医学院综合办公室、医学院校友办公室、医学学生工作部(处)、医科团工委、医学院附中、附小、幼儿园、同济社区;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覃仕菊同志负责医学院纪检、监察、审计、老干、工会工作,分管医学工会;

副院长鲁友明同志负责医学科研工作,分管医学科研处、前沿与转化医学研究院、医学院研究机构、医学期刊;

副院长邬堂春同志负责医学学科建设、发展规划、人事人才工作,分管医学学科与发展规划办公室;

副院长胡华成同志负责医学院总务、后勤、治安、政保、财务、设备工作,分管医学总务处、医学保卫部(处)、华同总公司(职工医院);

副院长舒晓刚同志负责医学本科教学、国际交流、国际教育、体育工作,分管医学教务处。


86、近五年来,医学院班子围绕建设世界一流医学院取得了哪些显著成绩?

答:①学科建设取得新成效。新增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20人、长江学者及青年长江学者1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8人等;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临床医学进入A-类,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进入A+;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计划。全部12个医科及相关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前1%,其中临床医学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前1‰。

②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深入推进医教协同,全面落实卓越医师2.0计划,成立口腔医学院,新建全科医学系和儿科学系;获批“湖北省荆楚卓越医生协同育人计划”和学校“教学登峰计划”,成立“医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获批国家教学成果奖2项,“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突出贡献奖”1项;一大批教师在国家级教学比赛中斩获佳绩,一批本科生在全国各类创新创造比赛中名列前茅。附属协和、同济医院分别获批国家级首批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等。

③医学科学研究实现了新突破。获批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3个;承担了一批重大重点科研项目,五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800余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一批医科学者在CNS总刊及其子刊等国际国内高水平期刊发表研究论文,高影响因子论文呈现爆发式增加;获国家卫健委批准组建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前沿与转化医学大楼建成;启动“人与动物共患传染病”、“移植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筹建工作等等。


87、医学教务处的职能是什么?

答:医学教务处是学校医学本科教学的管理部门。作为医学院的职能部门之一,医学教务处在业务上接受学校本科生院的领导,目前共有编制11人,设正副处长各一名,其主要职责是:医科教学运行管理;临床医学专业教学管理;协助大学本科生院做好医学本科教学计划管理、教学基本建设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教学改革与研究等。医学教务处下设办公室、教学科和教务科。其中教学科主要职责:① 医科教学计划管理;②医科教学基本建设;③医科教学改革;④医科教学管理信息化;⑤医科学生中英文成绩单办理及学历学位认证;教务科主要职责:①医科学籍管理与校际交流;②医科教学运行管理与督查;③医科考试与评价管理;④医科竞赛管理。医学教务处在医学院医学教学指导委指导下开展医学本科教育管理活动。


88、学校如何评价和改进内部管理质量?

答:学校为强化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推进“双一流”建设,促进内涵发展,构建了完善的学校评价和内部管理质量机制,搭建了以“三纵三横”为总体架构的内部质量考核体系。

“三纵”即对院系、机关职能部门、直附属单位的考核。院系考核主要针对人才培养、学科建设、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国际交流、社会服务以及内部治理(含教风学风、文化建设、财务预算使用绩效、民主管理、特色工作等)等方面的整体表现;机关职能部门和直附属单位主要考察单位履职情况(工作业绩、规范管理、开拓创新等)、作风建设(服务师生、部门协调等)、党支部建设等方面的整体表现。

“三横”即对全体中层干部、管理人员和专任教师等教学管理人员的履职情况实行年度考核。中层干部着重从政治表现、工作作风、管理能力、工作实绩、廉洁自律等方面进行考核并接受干部群众的民主测评;管理人员主要考察思想政治表现、岗位履职实绩、廉洁自律等情况;专任教师即结合教师岗位职责,对照《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按照学校《关于进一步完善教师考核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思想政治与师德师风考核评价的通知》、《华中科技大学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暂行办法》等文件精神进行考核,将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表现作为年度考核第一标准,突出教育教学实绩要求,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年度考核的基本要求。


89、医学院与医疗卫生机构、上级行政管理部门有哪些联系和交流?

答:医学院在长期的办学历史发展过程中,与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如教育部、国家卫健委、湖北省及武汉市市卫生行政部门长期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主要体现在:积极推进湖北省、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共建同济医学院;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支持,主动承担各类医药卫生领域科研项目;主动服务健康中国战略与健康湖北战略;积极参与组建医学教育相关学会;积极加强医联体建设等。


90、与同济医学院签署了合作协议的医疗卫生机构在医学教学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答:①保障了教学实践活动高质量完成: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对于社会、国情和专业背景的了解,扩宽学生视野,巩固和运用课堂教学所掌握的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②有利于提升学生科学素质与创新能力:医疗卫生机构的教师将科学研究中的新知识、新技术及时带到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团队合作精神。

③促进医学院和签约单位的共同发展。通过学校与外单位间的资源互补与共享,促进学校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同时,也帮助医疗单位获得医学院的相关资源,实现了学校和合作单位的共同发展,更好服务国家区域及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