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在这充满生机的时节,同济医学院附属幼儿园与药学院师生携手,共同开启了一场别具意义的药用植物种植之旅。
自2024年起,同济附幼的“小小百草园”便种植了多种药用植物,包括艾草、板蓝根、薄荷、迷迭香、留兰香、红花、桔梗、石斛、蒲公英、金银花、荠菜和百合等。这些植物不仅美化了园所环境,还为孩子们提供了探索“中国药”文化的生动素材。在药学院领导及师生团队的指导下,孩子们亲自动手,将自己种植的药用植物加工成各种产品,如艾条、红花油、金银花露和薄荷香膏等,并尝试用板蓝根进行染色。从种植到应用,从校园到户外,从微观到宏观,孩子们全方位、系统地领略了“中国药”的独特魅力。


今年的植树节,药学院工会与同济附幼再度合作,在“小小百草园”播撒下新的药用植物种子。本次活动聚焦两大主题:药用植物的保存与药用植物在中草药方剂中的实际应用。在种植现场,科学副校长王小刚副教授耐心地向小朋友们讲解了今年种植的药用植物的药用价值及其种植要点。随后,他带领药学院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志愿者,与小朋友们一起,小心翼翼地将幼苗植入土壤,浇水、培土,每一个环节都饱含着对生命的敬畏与呵护。幼儿园的“小小百草园”内充满了欢声笑语,洋溢着温馨与活力。


大小朋友们共同种植了墨旱莲和女贞子,它们是“二至丸”的成分,分别在夏至和冬至采摘。还种植了天冬和麦冬,用于制作“二冬膏”治疗咳嗽。菊花、桔梗、薄荷与其他药材组成“桑菊饮”,治疗感冒和肺炎。菖蒲、香蒲、泽泻等水生药用植物具有驱虫醒神功效,端午节时孩子们可带回家,传承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播种希望,收获成长,幼苗在幼儿园土壤中扎根,“中国药”文化种子也在孩子们心中发芽。在活动中,药学院工会副主席叶茂老师称赞了高校社区融合课程共生的活动,并表示推广“中国药”文化活动意义重大,后续大家将尽力深入地推进该活动。药用植物不仅象征着健康和希望,更承载着“中国药”文化的深厚内涵。我们将继续带着孩子们用好奇的眼睛去发现,用灵巧的双手去实践,感受“中国药”的魅力,成为“中国药”的小小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