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5日晚,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尚游教授受邀在医学院一号教学楼七大教室作“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科研经验分享会。第一临床学院学生办公室副主任丁卉主持,20余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尚游教授三次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0余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Immunity、National Science Review、Intensive Care Medicine、Chest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被引数10000+,并组织制定专家共识8项,牵头组织多中心RCT研究5项,申请获批专利10余项,有着丰富科研经验和众多科研成果。
尚游教授首先强调了科研驱动力的问题。驱动力由低到高分别是生物性的欲望(1.0版)、外在的奖惩(2.0版)、内在的动力(3.0版),而具备内驱力才是做好科研的基础。如何开展科研?首先要学会“提出问题”,问题则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临床实践、实验现象和文献报道。作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要善于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临床的需求。
对于科研课题,该选常见还是罕见?尚游教授以自己研究的脓毒症为例进行说明。脓毒症又称败血症、脓毒血症,其每年造成的全球死亡人数超过1000万,在中国造成的死亡人数超过100万,超过了糖尿病、脑卒中等大众更熟悉的疾病。然而这样一项造成重大死亡损失的疾病,研究力度却远远不足,甚至Lancet和WHO都有发文呼吁重视脓毒症。他鼓励青年学生另辟蹊径,积极尝试选择研究人数较少而又很有价值的赛道进行研究。该选热门还是冷门?他以新冠疫情期间的临床和科研为例,阐释了对于热点问题,需要敏锐察觉和日常功底并存,才能抓住机遇。
分享会尾声,尚游教授回答了同学们关于如何兼顾临床和科研、重症医学选修课等问题,表示科研是医生“救天下人”的途径,同时关乎个人发展,并提醒同学们科研需要扎实的基础和长期的努力。
“讲座启发性很强,自己对临床和科研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今后会更加主动地投入科学研究工作,为成长为国家需要的医学领军人才打好基础。” 一位临床医学八年制的同学表示。(文/简立达、谭晓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