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傍晚,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赴武汉市开展医患关系调研暑期社会实践队来到汉阳江滩捷德足球场采访了五位正在球场上挥洒汗水的医务人员。本次采访主要针对他们对于医患矛盾的看法。


合适沟通时间?
采访记录:同济医院整形外科——刘医生:“沟通主要是了解病患的诉求,因此初次见面,在短时间(20~30分钟)内即可了解病患大概情况,从而初步做出相应的诊断。”心血管外科——邓医生:“因为手术前要让病患了解手术风险,因此需要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来和患者进行术前沟通。”
正文:实践队的采访话题从相对轻松的时间问题展开。实践队员曾奥首先和医生们在球场上“拉家常”,再逐渐将话题引入医患沟通的时间问题,了解他们获取病患信息的日常方式。在半个小时的采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五位医生总体而言都倾向于较为快速高效地和患者沟通。站在医生的角度,这种快速高效的沟通方式能在短时间内最大程度地了解病患的基本情况,避免医患矛盾的发生。
哪个环节有困扰?
采访记录:协和医院行政部门——项医生:“我个人认为是一个组合的因素,这个组合的因素归根结底一句话可以概括——当预后效果达不到患者的预期的时候,他可能就会比较容易产生矛盾。”同济医院整形外科——刘医生:“在治疗前,他们对我们的审美和他们自己的审美或者方案有不类同的地方,这一块我们没法达成一致的话,容易产生矛盾。”
正文:接下来由实践队员张哲对五位医生进行采访。她的问题主要侧重于医患矛盾发生的环节。张哲的提问方式严谨,简洁,能够抓住问题要点,这得到医生们的一致好评。对于医患矛盾发生的环节问题,大多数医生都表示,虽然预前、费用、排队、预后等几乎所有环节都存在产生医患矛盾的风险,但预前和预后这两个环节是发生医患矛盾的重灾区。这往往和患者的预期值和现实之间巨大的落差感相关。
改善关系好建议
采访记录:同济医院心血管外科——邓医生:“核心的医疗技术。你技术过关过硬,这个方面会大幅下降。”协和医院行政部门——项医生:“从医院层面,还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法律法规方面的培训,医生个人层面,除了对技术精益求精的追求以外,还要更多地关注人文方面的学习。”
正文:夜色渐深,实践队员黄钰涵抓住此次采访的核心要点,用真诚的口吻向五位医生寻求改善医患关系的个人建议。邓医生站在问题根源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强调医生的核心医疗技术应该过硬。与此同时,项医生也从医生自身的角度补充了人文学习的重要性。另外,几位医生还阐述了媒体报道、国家政策层面对于缓解医患矛盾的重要意义:包括媒体应该公正报道、国家应该设立完善的法律法规等。可见医患关系的改善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总结:本次采访不仅形式上走入了医生们的日常,还从医生的个人角度呈现了他们对于医患矛盾的理解和看法,真实地传递了医生在实际从医过程中对于处理医患矛盾的心得。另外,本次采访折射出广大医务人员对于良好医患关系的美好展望,同时也指引广大医学生练就过硬的医疗本领,加强人文学习,提升沟通能力,为将来应对医患矛盾做好准备。下一步,实践队将深入医院一线,随机对病患发放问卷,从病患的角度上了解他们对于医患矛盾的理解。(文/杨佳 袁垚源 武梦婕 曾奥 图/曾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