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以下简称长护险)决策部署,探索推进长护险制度政策环境和方法路径,7月23日至8月17日,在湖北省医保局大力指导支持下,医药卫生管理学院熊巨洋副教授带领学院长护险科研团队分别赴湖北省荆门市、天门市、宜昌市开展实地调研。
本次调研主要对上述三个地市医保部门负责人、长护险经办机构负责人、长护险服务机构负责人等进行深度访谈,旨在了解国家和省级长护险试点城市运行情况、工作成效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对长护险相关政策进行梳理,并对长护险制度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和需注意事项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为进一步完善长护险制度顶层设计,平稳推进我省长护险扩面提供决策参考。
险种定位要明确,筹资模式要可持续。各地医保部门负责人认为国家要明确长护险定位,如果被定位为社保“第六险”,则应体现政府筹资与运行的主体责任。其次,在筹资水平和渠道方面,建议全省应统一水平和标准,实行“一个筹资标准、多种筹资渠道、3-5年动态调整”的可持续性筹资模式。再次,长护险应建立独立险种且独立运行,医保资金划拨的筹资方式应退出。最后,长护险筹资应体现责任共担原则,城乡居民可采用“个人+财政补助”分担模式,职工采用“个人+单位”分担模式。

与荆门市医保局副局长郭后华深度访谈

与天门市医保局副局长程家军深度访谈

与宜昌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深度访谈
失能等级评估标准要统一。建议全省统一采纳国家医保局出台的失能等级评估标准,遵照国家医保局出台的《长期护理保险失能等级评估管理办法(试行)》,提高失能等级评估的公平性和透明度。而对失能等级专业性评估工作,应采纳国家医保局出台的《长期护理保险失能等级评估机构定点管理办法(试行)》,鼓励各地医保局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委托第三方进行失能等级评估,并对评估机构和专家实行积分退出机制,确保评估结果责任到人。

赴长护服务公办护理机构调研

与长护服务民办护理机构负责人深度访谈

与长护服务民办护理机构负责人深度访谈
长护险制度要实行政府主导、各部门协同的管理模式。长护险制度高质量运行,政府各职能部门需形成“一盘棋”的运行模式。首先,长护险若被界定为社会保险,政府在其制度运行中应发挥主导、运营、兜底的作用。其次,确保长护险制度运行的高效性,各职能部门需通力合作,协助完成“参保缴费”“待遇申请”“失能评定”“服务监管”等系列过程。定点护理机构、医院等提供的照护服务需要民政局、卫健委进行协同管理,长护险保费的征缴需发挥财政、民政、税务、信息部门的协同作用。政府相关部门应全方位联动协作与通力配合,才能确保长护险制度体系高质量运行。

荆门市长护险制度运行各职能部门职能交叉研讨会

天门市长护险制度运行各职能部门职能交叉研讨会

宜昌市长护险制度运行各职能部门研讨会
通过此次调研,科研团队系统总结了湖北省长护险试点城市近几年的工作成效与实施经验,深度分析其运行过程中已出现的和未来可能出现的挑战,精准探索各关键环节的解决之道,为长护险在我省扩面积累多方经验,尽最大可能降低改革成本,提高长护险制度和相关政策运行效率和效果。此次调研,也进一步明确了建立长护险的重要性,通过长护险制度建设,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