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来袭,随着防控形势的不断升级,为了保证基础医学院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扎实落实疫情防控责任,在学院党委和行政的统筹领导下,党政办公室主任王争艳在抗疫“二线”,坚守岗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积极参与、默默支持,展现了一名基层管理干部的使命担当。
一、确保办公室日常工作不断线
进入2月,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攻坚阶段,各项管控措施越来越严格。虽然学校发布通知推迟开学日期,但是考虑到学院的日常行政工作不能停,2月11日,在自家居住的小区没有封闭之时,王争艳老师到学校的办公室拖回电脑和打印机,拿上院章和打印纸,把简易的办公室搬回了家里。由于家里条件有限,没有书桌,只能用一把椅子代替,打印机只能放到床头柜上。网上办公经常是没有周末,也没有八小时的时间界限,不管老师们从哪种渠道发来信息,王争艳老师总是第一时间给予答复。“有困难找院办”,经学院领导授权,在家里这个小小的角落里,她协助滞留在外的19位同事和家人返回武汉,为老师们办理申报疫情相关科研项目的合同协议和其他科研项目相关证明材料,为老师们办理进出医学院的申请500余人次,为参与医学院抗疫执勤的志愿者和突击队员办理工作证明80余人次,起草文件3份,办理疫情期间一名火线入党同志的家属政审材料1份。她还起草撰写抗疫相关宣传稿件4篇,这些稿件全方位展现基础人在疫情期间的精神风貌。
2月21日起,同济校区家属区实行网格管理,基础医学院负责第1网格,即同济医学院内家属区4区的值守。为了守好这块阵地,在学院党委的领导和组织下,王争艳老师积极配合住在校内的吴鹏飞老师制作了网格服务的指示牌,并利用网格执勤的机会,为参与四区防控执勤的同志制作胸牌,补充必备物资,例如喷壶、帽子、纸巾等,确保工作人员安全提供保障。
2月27日,学院党委响应号召,开始倡议广大党员抗疫捐款,考虑到疫情期间的特殊情况,同时也为了减少各党支部的工作量,王争艳老师公布自己个人微信、支付宝和银行账号收集捐款信息,一周时间内共收到收到214名党员群众捐款共计40987元。她及时将捐款信息通过QQ群、微信群向广大党员群众进行公示,高效圆满地完成捐款工作。
疫情期间还有一项让她难忘的工作,2月29日,病理生理学系田青老师打来电话,说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为开展新冠肺炎患者合并感染的宏基因组检测指导临床用药,需要借用分析测试中心医学分中心的三台检测设备。经过请示学院领导,王争艳老师迅速在学校OA系统提交申请,并与田青老师一起及时跟进审批进度,学校相关部门也高度重视,3月1日完成审批,并及时将设备运至金银潭医院参与重症患者的诊疗。
二、组织落实疫情排查无遗漏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2月3日开始,学校要求在汉职工坚持和完善健康状况日报制度,在职职工通过校园网进行填报,而退休职工绝大多数不会登录校园网,为了解决他们的健康状况填报问题,及时掌握他们的身体状况,王争艳老师和办公室陈晨老师设计了简易的体温填报调查表,分享到学院的退休职工微信群和支部书记群,一方面提醒广大退休职工自行填报,另一方面也督促各党支部精准帮扶。她每日在学院支部书记群和退休职工微信群公布各系的填报情况,确保在汉在职和退休职工健康状况填报全覆盖。

每日公布学院各系(中心)职工体温填报情况
2月18日,医学院开展防疫拉网排查,分配给基础医学院排查的同济校区院内住房289套,要求19日上午完成排查,时间紧任务重。考虑到这些住房有些是去世职工家属在居住,有些是租借户在居住,情况复杂,而且涉及到一些个人隐私,王争艳老师请示学院党委书记秦选斌同意后,决定采取网上设计调查表的形式进行排查,由房屋的实际居住人进行如实填报上交,学院汇总数据。就这样,通过全院广泛动员,从2月18号下午开始至19日上午,完成了校内258户的排查,另31户由学院抗疫突击队员分成3个小组,上门排查完成。连同同济宝丰小区在内,基础医学院共清查了397户,涉及924人,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3月2日,建立“基础医学院校内住房租户群”,设计健康状况调查表,落实校内租借户的健康状况监测。
三、关心帮扶老同志尽心力
基础医学院一位年近90岁的退休老师因家人罹患新冠肺炎,成了密切接触者,本应到医学院招待所隔离,但是王争艳老师经过与家属联系得知老人身体状况极差,居住环境改变和离开家属的贴身照顾可能会出现危险。老人前期已经到武汉市肺科医院做CT和数次核酸检测,均不支持感染,且从家人感染到集中隔离已经超过14天。她及时将上述情况上报学院党委,经上级批准后老人得以继续居家隔离。此后的数日内,她经常与家属保持电话和微信联系,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在第二个14天过后,老人又到医院检查,一切正常,才使大家悬着的心终于能够放下来。
在校园、小区封闭期间,王争艳老师在摸底中发现,解剖学系80余岁退休职工李宗山独自生活,在食堂暂停对个人开放后,吃饭成了大问题。她及时向学院党委报告相关情况,楼栋网格员药理学系吴鹏飞老师、病原微生物学系雷家慧和解剖学系退休老师王方三人主动上门了解情况。在学院党委协调下,落实了食物来源,王方老师还主动承担起每天为李宗山送饭的任务。
住在宝丰小区的朱长庚老师和熊密老师,都已年逾八旬。小区封闭管理之后家里的保姆不能上门,一下子打乱了家里的生活节奏。朱长庚老师打电话给王争艳,述说日常生活的不易和焦虑,王争艳老师一面安慰他,一面联系到楼栋网格员,主动加入到朱老师所在的网格微信群,为朱老师采买生活物资,缓解他的燃眉之急。2月24日,校医院开始统计慢性病用药需求,考虑到他们不方便使用手机,她又主动电话联系为他们提交用药需求。
2月25日中午,家住校内618栋、现年87岁的退休教师唐超教授突发心绞痛,需要立刻就诊。医学院第3网格网格员第一时间与王争艳老师取得联系。在这种紧急情况下,120不能接诊,校园封闭后交通不便,王争艳老师一面及时向学院党委书记秦选斌报告,一面打电话安慰唐老师在家耐心等候。经过秦选斌书记联系,医学保卫处处长陈健了解情况后,迅速安排校内巡逻车予以协助。王争艳老师联系在第1网格执勤的吕义晟、冷明两位基础医学院老师,陪同唐超教授一起紧急前往同济医院,整个过程前后不到20分钟。在同济医院急诊室,唐超教授做了心电图检查,医生给予及时救治。此后的几天,王争艳老师每天打电话询问唐超老师的身体情况,并不断宽慰他直至唐老师自我感觉良好。期间,她还帮助唐超老师及时提交慢性病用药需求,缓解老人的焦虑情绪。
王争艳老师与学院退休支部副书记殷树仪老师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在校园封闭期间,除由各党支部收集联系上报38位困难职工外,她还通过殷树仪老师广泛了解退休老师的实际生活困难,先后增补13位空巢、生活有困难的退休老师,上报医学院统一给他们送上爱心物资,为他们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四、参与一线执勤不退缩
虽然大多数时间身在二线,但是王争艳老师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疫情当前勇于承担责任。她克服困难,在家里上有老下有小,还有滞留武汉的亲戚的情况下,报名参加医学院抗疫突击队,承担爱心蔬菜的配送任务,并主动承担医学院四区网格防控点的执勤。虽然每次执勤都安排在上午,但她总是坚持到下午协助网格员将当天的团购物资发放完成才回家。碰到需要帮助的居民,她主动伸出援手,帮助他们送货上门,还将自己团购的物资赠送给困难居民。3月15日,医学院内社区开始团购中商平价的物资,王争艳老师时刻关注四区物资采购情况,当得知第一天和第二天的购物总量接近400份时,她主动到网格点待命,协助网格员参与团购物资的清点发放,帮助维持现场秩序。

3月15日主动到四区网格点参加团购物资收发
疫情当前,人人都是参与者,党员更是一面旗帜。王争艳同志在两个多月全面抗击疫情的工作中,当好了基础医学院的“大管家”,守土尽责,勇挑重担,为全面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贡献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