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岩:踏实写好两篇文章的科研先锋

时间: 2020-04-21信息来源:基础医学院 点击:



自疫情发生以来,我校充分发挥科研优势和多学科综合交叉优势,积极开展科研攻关。李岩教授作为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系科研工作者,疫情期间一直和他的团队紧张工作,努力为一线防控治疗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找药,得跑赢时间

疫情爆发后,李岩教授第一时间对接华为云等科研单位,结合我校医科和工科相结合的优势,组建联合科研团队。基于在病毒学以及新药研发方面丰富的经验,利用AI智能技术针对新冠病毒主要靶标蛋白进行了系统性的虚拟药物筛选,短时间内高效、精确挖掘8000多种已上市药物中潜在有效化合物,筛选出可能对2019新冠病毒(2019-nCoV)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包括Beclabuvir、沙奎那韦(Saquinavir)、比特拉韦(Bictegravir)、洛匹那韦(Lopinavir)与多替拉韦(Dolutegravir)等。同时,建立名为“神农项目”的可视化网站,第一时间将药物筛选的所有结果,包括蛋白和小分子的相互作用细节在网站上公布。项目成果受到人民网、新华网、科技日报、凤凰网、搜狐网等多家媒体报道,并作为华中科技大学科研抗疫力量之一,通过央视《焦点访谈》栏目向全国观众介绍“神农项目”。


药物筛选



李岩教授表示,后续将继续深入开展针对候选药物在蛋白水平和细胞水平进行验证,确认候选药物与病毒蛋白的结合能力,对病毒蛋白功能的影响和在病毒感染细胞水平验证候选药物抑制病毒复制的效果,以期为临床研究和治疗提供更为有力的帮助。

科学防范,提高群众意识

抗击疫情期间,李岩教授积极配合长江日报、中国科学报等官方媒体,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中公众热切关注及疑惑的各种问题进行科学解答,如“天气转暖后病毒会否自行消失”“瑞雪兆丰年是否适用于新冠病毒”“为何宅住就能为降低传染做贡献” 和“治愈出院为何还需隔离14天”等,科学普及疫情防控知识,提高公众科学防疫意识和能力,完成科学知识到群众意识的转化,为全国防疫抗疫的胜利贡献力量,相关新闻受到央视网、环球网、科技日报、腾讯网等媒体转载,科普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同时,李岩教授与华为合作,联合制作了抗击新冠肺炎的公益广告,目前已投放至北京等城市的公交车站及上海、广州、成都等城市的机场,传递抗疫正能量,以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科研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疫情爆发以来,一批华中大科研抗疫工作者积极投身到了这场战“疫”中,大家努力用自己的专业所长为抗击疫情作贡献,身为其中的一份子,李岩教授表示,将继续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全力投入,致力于技术攻关,努力寻找抗击新冠肺炎病毒的科学方法。 

近期通知公告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航空路13号      邮政编码:430030      联系电话:027-83692814      网上信访邮箱:tjmcyz@mails.tjmu.edu.cn      投稿邮箱:tjmcyb@mails.tjm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