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学院:立足专业优势,打好“研判、科研、科普”三大战役

时间: 2020-04-20信息来源:公共卫生学院 点击:




疫情就是命令,生命重于泰山,在抗击肺炎的关键时刻,公共卫生学院第一时间向湖北省、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防控指挥部发出请战书,主动加入疫情防控“第一线”。学院党委第一时间发出倡议,带领和号召全院师生挺身而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阻击战。学院众多教师立足专业优势,积极参与疫情分析研判、政策咨询和建议、防疫知识科普、疫情科研攻关等工作。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中,大家筑起了一道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一、开展咨询和研判,助力防控抗疫

邬堂春教授带领魏晟、潘安、王超龙、刘莉、吴静、郝兴杰、黄娇、王齐、吴静等参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前方工作组(中央指导组防控组)委托的武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评估工作,分析研判武汉疫情动向,为党中央、国务院精准施策提供参考;参与武汉市卫健委组织的社区疫情监控大数据平台建设的专家咨询和服务工作,并与魏晟教授共同撰写《我国大城市公共卫生体系存在的薄弱环节及对策建议》,研究报告提交至武汉市指挥部,为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提供了专业的指导意见。

徐顺清教授在疫情发生后的第一时间,便提出了控制疫情的防范流程及策略:“管住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加强隔离防控”“继续细化患者分级诊疗方案,对疑似病人的家属进行隔离……”,并及时将防控建议通过各种渠道送达至武汉疫情防控指挥部。武汉疫情防控指挥部充分肯定了徐顺清教授的建议并即时采纳,将湖北省委党校学员楼改造为集中隔离观察点,建议对疫情防控的效果十分显著,并在日后疫情防控中得到广泛应用。 

魏晟教授受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委托,参与武汉市疫情分析,就武汉市疫情发展现状及趋势、武汉市现阶段防控措施的效果进行了系统的评估。受邀参加武汉市卫健委组织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专家研讨会和武汉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疾病控制组的专家会议,就应急研究分析工作提供咨询,一周之内为武汉市指挥部提供疫情研析报告2份;参加新冠肺炎病人临床出院标准的协商会,就地方出院标准提供了专家咨询,受邀对湖北省宜昌市、黄梅县以及浙江省温州市等多个地方的防控效果进行了快速评估;向各级决策部门就武汉百万大学生返校防控疫情的方案和加强社区防控策略等问题建言献策。48日,《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管理规范》出台后,魏教授接受“一虎一席谈”等多家媒体采访,解读无症状感染者的诊断、处置、治疗、防护知识。

尹平教授作为国家抗新型冠状病毒药物应急专项的专家组成员(包括钟南山、李兰娟、王福生等8位院士、共20位专家),参加了国家两轮抗新型冠状病毒药物特别审评与审批会议,参与草拟了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疫情防控公共卫生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的征集意见。220号,他参加了省疫情防控指挥部会议,就疫情的发展事态、防控措施存在的问题、后续阶段的措施重点、救治病床的再增规模,以及复工复产的风险评估与实施计划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论证与探讨;3次接受长江日报的采访,特别指出了219日湖北新增确诊病例数核减的错误做法,此观点得到省疫情防控指挥部领导的高度重视。次日,中央指导组副组长陈一新、湖北省委书记应勇纷纷表态要对这一错误做法予以更正并追责。32日,参加央视采访谈到:“我们现在治愈率,特别是轻症的治愈率、出院率急剧提升,重症的数字也在往下降。但我们不能麻痹大意,要齐心协力、一鼓作气”。

青年学者潘安、王超龙、张果教授等组织青年教师开展讨论,为疫情防控寻找思路。郭欢、魏晟、刘莉、郝兴杰、王超龙、潘安、王齐等老师一起编写了《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措施效果及疫情趋势分析报告》。  

缪小平教授起草了《严格执行规范化分级管理是现阶段抗击疫情的制胜关键》的建议书,通过农工党武汉市委会上报武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

杨年红教授参与了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期间妇幼人群居家膳食/喂养指导建议》的审阅;吴志刚教授起草了《高压静电除尘紧急用于新冠肺炎医院空气净化的建议》被农工党中央采用;梁渊教授提出“基于‘群众路线’的新冠病毒疫情防控建议”,为省卫健委及省CDC有关科室部门提供参考,并发送至各地县卫生局。

二、开展防疫知识宣传,助力科普抗疫

徐顺清教授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前方工作组(中央指导组防控组)的委托,多次通过网络、媒体及时发声,利用专业知识为广大民众排忧解惑,消除民众的恐惧情绪。在湖北省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徐顺清教授为公众通报最新工作进展,并在中央电视台就气溶胶感染问题向大众科普,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减少民众恐慌。在新华社湖北分社的专访中,徐顺清教授针对“公共卫生学院在防疫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华中科技大学的科研情况”等相关问题做出了详细解答。在湖北电视台综合频道,由李媛媛、黄正、唐非、胡平、吕斌等组成的徐顺清教授团队就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做了科普宣传讲座。

魏晟教授和刘莉编写《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公众健康管理手册》,并于近期在武汉出版社出版,用于指导社区防控工作,加强居民防控新冠肺炎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尹平教授受湖北省科技厅邀请,结合疫情防控工作在线上进行了关于“生物安全体系与突发流行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培训讲座。他还作为《医药导报》的特邀专家,于217号在中国知网发表了文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SARSMERS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防控措施》。

殷晓旭教授应《光明日报》约稿,就当前疫情防控中基层医疗机构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建议,文章于220日正式刊登。在人民日报记者的电话采访中,殷晓旭教授就农村新冠病毒疫情防控工作提出了相关建议。他提出的“基于‘群众路线’的新冠病毒疫情防控建议”被省卫健委及省CDC有关科室部门参考,并在各地市县卫生局实施。

李媛媛教授团队借助“武汉健康宝贝计划”微信公众号,对当前公众关心的孕产妇和儿童防护的相关问题进行线上科普。健康宝贝团队针对网友留言提出的问题进行线上解答。截止目前,李媛媛教授团队共发布疫情防控相关推文四篇,回答队列孕产妇提问约五十条。

余毅震教授应湖北科技出版社约稿,撰写了“战疫”期的心理处方——“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我们怎么办?”。余毅震、宋然然和刘莉参加了由公卫学院与湖北省视力健康专委会、武汉视防等单位联合录制的《停课不停学,青少年健康知识在线宣讲》栏目。该栏目由武汉市教育电视台推出,赢得了观众的良好反响。目前,各位专家正开展专题栏目《在线课堂》的录制工作。

宋然然教授起草了《疫情期间儿童居家生活建议》,赢得了家长和老师的一致好评,多次被微信公众号以及多家儿童医院的网站转载。宋然然教授还参加了智慧树的公益课程,就如何应对突发性疫情与紧急防御,以及疫情期间心理防控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科普和指导。退休教师王增珍教授应湖北经视邀请,录制了一场关于“疫情中如何进行身心调节”的电视讲座,累计听众达94.5万人次。

王增珍教授还参与了湖北经视与湖北省婚姻家庭研究会共同举办的“春风热线公益心理服务”活动,每周末接听疫情求助心理疏导热线共6小时。目前为止,王增珍教授已经帮助近20位有焦虑、恐惧、失眠、疑病症等症状的居民解除困扰。此外,应海南郎达心理咨询有限公司的邀请,王增珍教授还给一些心理咨询师志愿者进行心理健康的辅导培训。

殷晓旭教授联合杨年红教授通过媒体,对“婴幼儿、儿童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控”相关问题进行了宣传科普。

三、开展科研攻关,助力科技抗疫

疫情开始,邬堂春、徐顺清、魏晟、潘安、刘莉、王超龙、郭欢,郝兴杰、夏玮等一批优秀教师,立足专业,积极开展科研攻关,助力科技抗疫。

310日,针对“1月到2月,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出现爆发趋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在潜伏期是否具有传染性还不清楚,且潜伏期的密切接触者是否需要隔离观察”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徐顺清教授团队基于当时有的已公布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开展研究,证实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潜伏期具有传染性,在预印版网站BioRxiv在线发表论文题为:Transmission of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during the incubation period may lead to a quarantine loophole。论文刊出后受到广泛关注,被澎湃新闻报道,并被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twitter转发。

此项研究结果还证实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潜伏期具有传染性,当时第五版防控指南还未发布,而此前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中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管理方案(第四版)》中规定只要求对病例症状发生后的密切接触者进行排查,病例发病前的密切接触者并未包括在内。基于该研究结果,徐顺清教授团队在215日就向湖北省卫健委及防疫指挥部提出了建议“堵住防控隔离的漏洞:潜伏期感染者的传染性”,指出当时的防疫隔离措施存在漏洞,没有规定需对病例发病前的密切接触者进行追溯排查,建议对新冠肺炎患者出现症状前的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特别重点排查症状出现前3天内的所有接触者。

410日,著名医学期刊JAMA杂志在线刊发了邬堂春教授团队领衔的研究论文“Association of public health interventions with the epidemiology of the COVID-19 outbreak in Wuhan, China”。研究结果揭示,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在新发传染病防控中具有重要作用。武汉采取的一系列不断完善的公共卫生措施有效遏制了新冠疫情发展。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大流行,但尚未有针对性的疫苗和特效药,在此前提下,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对于阻止疫情的蔓延和恶化起着决定性作用。武汉采取的一系列不断完善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在时间上与中国武汉市对COVID-19疫情的控制得到改善有关。这些防疫经验可为全球疫情防控贡献中国智慧,以应对全球COVID-19大流行。JAMA杂志同期刊发编辑部评论充分肯定了武汉的防疫措施的重要性。该团队还用数据证实,在有足够的重视、充足的个人防护、较好休整的条件下,即便作为高风险的医护人员也可以得到很好的保护。做好医护人员的防护措施是疫情防控体系的关键环节之一,可防止医疗体系崩溃而带来更大的灾难。

此外,徐顺清教授课题组还根据武汉市新型肺炎防控指挥部医疗救治组需求,及时组织人力着手研究,探究普通人群新型冠状病毒的隐性感染情况及病毒传播规律,特别是婴幼儿、儿童及青少年的隐性感染及病毒传播规律,该研究项目获得学校抗疫科研专项资助。

尹平教授作为重要成员参与的《我国大城市公共卫生体系存在的薄弱环节与对策》应急项目正式立项(牵头人:陈孝平院士)。他还积极申报了2020年新冠肺炎应急专项,并获20万元的经费资助。他5次参加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及中南医院的抗新型冠状病毒应急专项临床研究的伦理审查和审评会议。

缪小平教授率领课题组参与临床一线数据分析,为规范化诊治提供了证据。

魏晟团队完成了省疫情防控指挥部疾病控制组布置的分析家族聚集性变化趋势、空间流行趋势分析、医务人员感染新冠肺炎影响因素分析等研究工作。

近期通知公告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航空路13号      邮政编码:430030      联系电话:027-83692814      网上信访邮箱:tjmcyz@mails.tjmu.edu.cn      投稿邮箱:tjmcyb@mails.tjm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