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临床学院第20届临床医学知识与技能竞赛复决赛举行

时间: 2020-11-02信息来源:第一临床学院 点击:


1027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第20届临床医学知识与技能竞赛复决赛举行。第一临床学院副院长郭涛,临床技能中心主任杨光耀,学生党委书记刘亚玲、副书记陈剑虹,来自各科室的专业评委老师,教师班主任及辅导员老师们出席活动。本次大赛总裁判长由呼吸内科教授陶晓南老师担任,第九届全国技能大赛专职培训教师刘欣欣担当现场解说员。




开幕式上,郭涛在致辞中结合个人的求学成长经历,肯定了学院举办临床技能大赛对医学生夯实“三基“和培养医学人文的重要意义,期待大家在比赛中充分展示风采。总裁判长陶晓南教授宣布开幕后,复决赛的技能操作环节正式开始。



复赛采用赛站制,复赛题目涵盖了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诊断学中各种内容。操作项目多样全面,有间断拆线、新生儿奶粉冲配、SP问诊、帽式包扎等,在临床技能中心老师们精心布置下,考核场景也十分贴近临床实景。从出题到场景,各个环节都充分考察了医学生的工作作风和态度、医学人文精神以及综合实践能力。11支队伍以扎实的临床基本功、规范的操作技能、合理的分工协作、良好的心理素质给评委老师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中6支队伍脱颖而出进入决赛。





决赛采用赛道制,考核的技能更为基础却也更为重要,包括CPR、搬运、外科清创缝合等。每支队伍的表现都可圈可点,比拼也更加紧张刺激。








比赛不仅有赛场上的激烈角逐,还有场外的实况转播。刘欣欣老师向观摩同学详细讲述操作中的每个重点和难点,师生探讨交流,成为场外亮点。

决赛结束后,各站点的评委老师也对选手们的表现做了全面点评:从病例书写中的病史采集,到插胃管、妇检等临床操作中的各种细节,老师们对表现突出的同学给予肯定,也指出存在的通病和不足;期望大家规范操作的同时,注重实际操作中的人文关怀,让参赛选手和现场同学在看热闹的同时也能看门道,使在场的大家都获益匪浅。

晚上7点,决赛的知识竞答环节在协和医院教学楼五大教室准时开始。赛事设置了必答题、抢答题、评委互动题、你说我猜题、联想题、绝地反击题以及医患沟通模拟7个环节。现场多支队伍以他们渊博的知识储备、默契的团队合作以及引人入胜的表演引起了评委老师和观众的阵阵赞叹,多次点燃场内的气氛。联想题中,有队伍在第一个提示刚刚出现就推断出了正确答案;你说我猜中,各队伍默契的配合和精准的描述也让大家连连惊叹;绝地反击题中,当一组选手在极短的回答时间内迅速给出了重度烧伤病人输液量计算的正确答案并拿到最高加分时,观众们更是为了选手们鼓掌欢呼,老师们也对他们给予高度肯定。






在医患沟通环节,9位标准化病人有的扮演护子心切的母亲,有的扮演对检查百般推诿的老爷爷,有的扮演恐惧得新冠的年轻人,他们生动夸张的演技让全场笑声连连。这个环节以情景模拟的方式展现日常医疗场景,不仅考验着选手们的知识储备和逻辑思维,更考验着他们的共情能力、沟通能力等人文关怀素养。涂蕾老师对此环节进行点评时表示,标准化病人的表演都表现出了临床中最常见也最棘手的矛盾点,也肯定了每位选手在面对问题时的处理方式和心态,她说:“一方面我们作为未来的临床医生,只有深入理解病患的心理,抓住他们的痛点,才能更好地与之沟通;另一方面,医患沟通是一门艺术,说话技巧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磨炼。”


此外,活动设置了观众答题环节,让每位在场的观众也能参与到学习竞答中。现场还推出二维码投票,评选最佳人气队伍和最佳表演标准化病人。



总裁判长陶晓南教授对本次大赛做了最后的总结。除了点评大家在比赛各个环节的表现外,更着重强调了医者的“仁心仁术”,即使是参加比赛、面对模型进行操作,也要时刻意识到自己面对的是一名病人,是一个生命,要把人文关怀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这个观念要贯穿医学生涯始终。他也提出期望,临床实践操作技能是每一个医生的基本功,医学生们一定要勤加练习、打好基础,为今后的临床工作做好铺垫;希望大家脚踏实地,不断迈进,在未来学习和工作中有更长足的进步与发展。

最后,郭涛教授、陶晓南教授等分别为团体一、二、三等奖颁奖,同时颁发了最佳沟通奖、最佳人气奖和最佳表演奖。选手们获得荣誉与奖励的同时,更积累了宝贵的比赛经历。





据悉,第一临床学院举办临床技能大赛整整20届,为广大医学生搭建了切磋技艺、展示风采、检验学习成效的舞台,营造重视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良好氛围。第一临床学院也将在医学教育改革中不断探索,加强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发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新时代医疗健康职业精神,为社会培养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卓越医学人才”。(文/王熙、黄钟霈  图/王真)


近期通知公告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航空路13号      邮政编码:430030      联系电话:027-83692814      网上信访邮箱:tjmcyz@mails.tjmu.edu.cn      投稿邮箱:tjmcyb@mails.tjm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