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相关

首页      医学院相关      学院要闻      正文

学院要闻

《Diabetes Care》刊发公卫学院刘烈刚教授课题组最新研究:DHPPA作为全谷类食物摄入生物标志物与2型糖尿病关联性研究

来源:公卫学院 2017-12-28 15:49:49 点击数: 编辑:张地

 2017年12月20日,国际著名权威学术期刊Diabetes Care(影响因子11.857)以Article形式在线发表了我校公共卫生学院刘烈刚教授团队题为“Plasma Alkylresorcinol Metabolite, a Biomarker of Whole-Grain Wheat and Rye Intake, and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and 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 in a Chinese Population”的学术论文。刘烈刚教授和Frank B. Hu哈佛教授为并列通讯作者,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2015级博士生孙涛平为第一作者。这篇文章是该课题组在此杂志上发表的第三篇学术论文,前两篇均为ESI高被引。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又名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发生在35-40岁之后,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2型糖尿病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其并发症致残致死率高,我国有世界上最为庞大的糖尿病患病人群,并且人数在不断增加,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膳食作为一种可调控的因素,在2型糖尿病防治工作中意义重大。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及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增加全谷类食物摄入可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在已报道的流行病学研究中通常采用膳食调查来评估个体食物摄入水平,然而传统膳食调查难以精确估算食物摄入量,存在系统误差和回顾性误差;全谷类食物也因定义不统一,组成复杂,局限性更为明显。烷基间苯二酚作为一种酚类物质,大量存在于小麦和黑麦的外麸,而在其他谷类食物和精制谷类含量很少或没有。烷基间苯二酚在食物加工过程中热稳定,约60%被人体小肠吸收,其在体内半衰期约5小时,而其代谢产物DHPPA则更为稳定,体内半衰期为16.3小时。基于以上特点,烷基间苯二酚代谢产物DHPPA可作为全谷类食物摄入的新型生物标志物,以更为稳定、客观的方法评估个体全谷类摄入水平。

 在刘烈刚教授的指导下,博士生孙涛平通过建立一套高灵敏度、高通量(分析时间10min)、预处理简便的LC-MS/MS方法,检测并分析了3000多份人群血浆样本中DHPPA数据,通过病例-对照研究首次观察到血浆中全谷类膳食纤维生物标志物DHPPA与2型糖尿病和糖调节受损发病风险呈负相关关系。该研究不仅为全谷类食物摄入和2型糖尿病风险降低提供了更深层次的数据支撑,而且揭示了除传统的膳食调查外,可以应用更为客观的膳食生物标志物来研究膳食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为营养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文/杨雪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