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相关

首页      医学院相关      综合新闻      正文

综合新闻

生殖健康研究所探索八年制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新模式

来源:生殖健康研究所 2024-04-12 12:00:35 点击数: 编辑:

 

八年制医学教育旨在培养高层次、国际化的医学拔尖人才,这就要求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近几年来,生殖健康研究所充分发挥教师的科研优势,在我校八年制医学生早期科研能力培养方面进行了新模式探索,通过开放更多的科研资源和平台,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不断完善学生科研素养培育。结合八年制学制时长和学生特点,以肖先金教授为代表的究所教师,探索并构建八年制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激发学生在科研产出过程中的内动力和主体作用。

多途径科研启蒙,激发学生内在动力。为了帮助八年制学生尽早认识科研与临床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科研理念与动机,从课程和课外活动两方面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引导学生为解决问题进行科研。专门为八年制学生定制了科研能力提升训练计划,包括如何了解学科领域现状(科学问题释义、文献阅读教程),如何凝练科学问题(导师交流、组会汇报),如何创造解决方案(创新能力培养教程),如何根据方案设计实验(文献阅读教程、导师交流、组会汇报),如何撰科技论文(科学论文写作指南)基金写作(基金写作指南)。通过这些训练,有助于学生尽快掌握基本的研究知识与技能提高医学生开展科研的信心,便于学生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主动利用学校的科研平台和师资参与到具体的科研项目。

强化科研培养顶层设计,助力学生个性化发展。针对不同学生、不同年级制定了个性化的、阶梯式的科研培养方案利于学生科研能力的持续培养与提高,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结合八年制医学生的培养目标,设计了贯穿全程的科研培养路径:1大学一年级:科研思维培训课程(816学时)、文献阅读训练(6周)、双向选择研究团队;2大学二年级 ~ 五年级:参与团队课题研究,以一作/共同一作发表影响因子大于5分论文至少1篇;3大学五年级:分流,留下若干优秀的学生进入PI培养计划;未进入PI计划不能带团队,但仍然可以在科研团队课题、发表科研成果4大学六年级 ~ 毕业(PI培养计划):与临床研究生学位导师联合进行学位培养,并成为实验室subgroup leader,负责文献调研、思考课题、指导实验、撰写论文和基金,目标是毕业时具备独立科研能力,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若干高水平论文

产出高水平论文和负责大创项目,实现以成果促发展。论文和项目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成果,不仅反映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也进一步发挥了学生在科研训练过程中的主体作用。2016年以来,研究所共培育八年制学生90人,其中,肖先金教授课题组每年培养八年制医学10,以学生为第一作者且第一单位为研究所发表的SCI论文42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10论文6,影响因子大于5论文32。获批国家级大创项目3项,省级大创项目14项。通过激励政策和科研成果,学生能主动利用校内外各类科研平台与机会,反思自己的科研成长历程,促进自身科研能力的发展。


研究所领导班子和全体教师始终高度重视教育教学工作。结合八年制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激发学生科研内动力、提高科研培养的连续性、开放科研平台和出台激励政策等措施,逐步建立了以八年制医学生为科研主体的个性化培养方案,为国家和学校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人才支撑/ 李志明 周惠 肖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