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相关

首页      医学院相关      同济历史      同济历史      正文

同济历史

曾繁典:我校药理学系的早期发展和科研特色

来源:校史研究通讯 2016-08-30 10:28:02 点击数: 编辑:

      1957 年我考入武汉医学院医疗系读书,1962 年大学毕业。这个时间段内,我国大学教育经历过一次重大变化,这个变化对我的学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1961 9 月,教育部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正好有六十条,所以当时简称为“高校六十条”。这个文件对那个时代的大学教育非常重要。在这之前,大学教育经历了许多波折,这个文件系统地总结了建国以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

按照“高校六十条”的精神,大学教育开始走上正轨。“高校六十条”规定了高等院校的办学方针、任务和有关政策,除了涉及到本科教育、劳动生产、政治思想教育等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政策就是恢复了高校的研究生培养制度。我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有幸和同班同学胡德耀一道参加了 1962 年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并同时被录取为我校药理学教研室的研究生,师从我国著名药理学家吕富华教授,成为“高校六十条”恢复研究生制度后的第一届研究生。

研究生的培养分成几个阶段,要修一定的课程,参加教学活动,带学生做实验,也有一年半的时间从事科学研究。1965 年,我完成了研究生毕业论文,毕业后分配留在学校药理学教研室工作。所以我在药理学教研室学习工作是从 1962年读研究生开始,直到 2010 年退休。50 多年的时光我都是在这个教研室度过的,所以对这个教研室的感情非常深,对它早期的发展过程我也深有体会。

一、药理学教研室的早期发展

同济医学院的前身是上海德文医学堂,建校于1907 年。1912年医学院就已经开设了药理学的相关课程,1925 年成立药理学馆,这是国内最早的药理学馆,当时由一位德国药理学教授任主任,之后几任主任都是德国教授,当时的教学也都以德文为主。可见我校药理学教研室创建时间早,较早地接受了现代药理学理念,是我国现代药理学科发源地之一。

我的导师吕富华教授 1932 年从同济大学医科毕业,曾获得奖学金到德国留学,直到 1936 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后回国,在同济担任药理学的教学。紧接着1937 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全面抗战爆发,学校为了保存实力,被迫内迁。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一起转移,内迁的过程很复杂,从上海迁至浙江金华、江西赣州、广西八步、云南昆明等地,在 1940 年迁到四川省南溪县李庄(今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辖)。同济药理学馆的老师也是这样跟着辗转,在辗转过程中还继续维持教学工作。

吕教授在这个过程中因过度劳累,结核病复发,直到 1947 年恢复健康后返回学校,1949 年开始担任药理学馆的主任。1952 年同济大学医学院从上海迁到武汉,与武汉大学医学院、汉口协和医院等合并,组建成中南同济医学院。此后,药理学教研室在吕教授的领导下,逐步发展壮大。